阿皮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麦金托什以爱之名的善良,终究要在现实 [复制链接]

1#

七月仟情

(原创不易,抄袭、洗稿、未经授权的转载必究。)

这是个小个子男人,远低于人的平均身高,但极为肥胖,有一张肉嘟嘟的大脸盘,脸上刮得干干净净,脸颊悬挂在两块巨大的垂肉之上,长着三层的宽阔下巴——总之,他的细小特征都融化在一团团肥肉净了。————毛姆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是英国小说家、剧作家,说起他,很多人记起了《月亮和六便士》、《面纱》。年,英国女王授予其“荣誉侍从”的称号,成为了皇家文学会的会员。因酷爱旅游而有过很多国家,如中国、印度、拉美等地,有着“世界旅行家”的称号,他的小说也会以各国的风景人情为创作背景,拉进了与各国读者的亲近感,年12月16日于法国病逝。

《麦金托什》讲述了寒酸的沃克因身体问题,被降职反南太平洋萨摩亚群岛中的塔鲁瓦岛,一个被沃克统治的土著村落,因两人的观点差异,以沃克和土著居民之间的矛盾,最终在麦金托什暗中的推波助澜和麦奴马的主动出击报复,沃克中枪死亡。

小说以麦金托什内心累计的矛盾为推进点,为读者展现人性的多面性,引发对善恶的思考,而沃克就是死于强势统治的“情感施暴者”。

01、沃克强势统治的“情感施暴者”,使他走向毁灭之路。

沃克因身体问题而被降职到太平洋的塔鲁瓦岛,之所以来到这个岛屿,因为沃克在塔鲁瓦岛担任二十年,成为了南太平洋家喻户晓的人物。麦金托什是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期待着跟这个颇有名气的人第一次见面,还故意在阿皮亚逗留了两三周,才接受这个职位。

当麦金托什见到沃克时,心里有着非常大的落差,甚至是有种不舒感,这和他印象中的形象可以说是天差地别了。

沃克是个小个子男人,极为肥胖,有着一张肉嘟嘟的大脸盘,虽然脸上刮得干干净净,但脸颊悬挂在两块巨大的垂肉之上,长着三层的宽阔下巴,细小特征都融化在一团团肥肉中了,秃掉的脑袋后面残留一块新月形白发。

毛姆通过这一位极为特殊的人物描写,让所谓的“名人”沃克有着糟糕形象,但是他却有着做事不拘小格的性格,同时两人相反性格与爱好也让麦金托什心中记仇起来,成为加害麦金托什的理由,也为日后的恩怨埋下了伏笔,如文中写道:

沃克因他从未学会管住自己的嘴巴,所以在评论起他的助手时总是口无遮拦。麦金托什开始审视起这个人的真实面目来,在他粗鲁的、好脾气的外表下,他看到了让人痛恨的粗俗和狡诈;另外他自视甚高,飞扬跋扈,不过奇怪的是,他的个性中带着一种羞涩,让他一点也不喜欢性情上不能相契的人。他会天真地根据别人说过的话来判断他们。

事实上,沃克的这样性格使他们俩不能做到亲密无间,麦金托什脾气好,热心而体贴,原是*客的他在伦敦过着封闭的生活,要不是自身健康问题,也不会与沃克相遇。反观沃克更像是个*徒的人生,十五岁在海上运煤船上铲了一年煤;后来在赛马会上,借了二十五英镑,赢了拥有一千英镑的现金;十六岁买了船,航行九个月,最后把船卖掉了,获利不菲;二十六岁时,他以种植园主的身份来到了萨摩亚群岛,因对当地人已经有了一些影响力,德国人让他做了行*官,在这个位子上一坐就是二十年。

这就是沃克的过去,一个有着*徒气质的人,这就注定和安稳生活之下的*客麦金托什格格不入,无形中让增加矛盾与激烈化。

麦金托什看书籍,麦金托什觉得是垃圾;沃克看不起麦金托什工作井然有序,书桌整整齐齐;麦金托什不喝酒,经常被沃克拿来嘲笑。

毛姆在描述沃克和麦金托什的两位小说人物形象时,运用“糟糕”和“优秀”的人设对比,以此进一步激进两人的矛盾。上司沃克总让下属心中对他有着厌恶,包括沃克在内,每个人的厌恶感都是每个月都在增强。他的口无遮拦,总是揭人短、评论别人以及根据别人说过的话来判断别人,看似糟糕透顶的人,一直恶化与别人的关系;而当男主人公麦金托什的到来,就有个对比性了,比起糟糕的岛屿管理者,他为人精细,优良品德,在众人面前有着良好的口碑,甚至不少人认为他是下一任的最好人选。

两人的两极化印象,看似糟糕的沃克与优秀的麦金托什,让岛屿上的人更觉得沃克是暴力的统治者,但不可否认他在岛屿的有很大的作为。沃克不设立监狱,无论犯下任何罪行,都是与*府机构之间通了几次措辞强硬的公函,把当地人看作自己的孩子,但他的独裁行为,更像是一个“情感施暴者”,对别人有着奇异的粗鲁与柔情。

苏珊·福沃德根据自己治疗过程中遇到的案例,总结生活中常见的情感勒索者主要有4种:施暴者、自虐者、悲情者、引诱者。其中的“施暴者”指的是只要不顺从他们,就会很直接地袒露不满。它又有“积极施暴者”与“消极施暴者”。

积极施暴者,即在表现自己的不满的时候通常采用较直接的方式:发脾气、说威胁的话语、怒发冲冠。

消极施暴者,即在表现不满的时候,用更消极的情绪表达方式:生闷气、不说话、选择沉默。

沃克的强势统治下,是有着情感施暴者的行为倾向,毫无掩饰对视为孩子的土著居民表现出不满,但又是含有善意。

毛姆塑造了沃克自以为是的性格,以为别人和他一样不介意,尤其有意无意嘲弄麦金托什,导致麦金托什对沃克的恨意愈加高涨,最初的好奇与欣赏转变了鄙夷和憎恨。但是沃克似乎全然不知,还是一如既往的做着粗鲁的行为,但又如情感施暴者对着视为孩子的土著居民们。

当酋长的儿子麦奴马在阿皮亚待了一年,看到了外面世界的公共工程待遇非常高,通过长期鼓动,激起了土著人们心中对金钱的欲望。在要求从原来的二十英镑要求加到一百英镑时,又被沃克以往的粗暴的手段镇压,引爆麦金托什和麦奴马内心的恶。最终在麦金托什暗中的推波助澜,麦奴马主动出击的报复下,让沃克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沃克强势统治的“情感施暴者”,使他走向毁灭之路的真正原因是他低估了人的欲望,就算是土著人也是如此,也是种文明与原始的善恶碰撞。

02、文明与原始中的善恶碰撞。

毛姆以沃克死亡的结局,写明了所有事情的答案。原来沃克还是向着当地土著居民,死之前,托付了麦金托什担任岛屿管理者,要对他们像孩子,但要记住的是要严格,要做到善良、公正,要修好路。

事实上,看似苛刻的沃克,从来没在他们身上赚过钱,二十年都没攒下一百英镑,并且要求麦金托什向上级隐瞒他死亡的真相,因为九五年就发生意外,岛屿管理者白人被杀,结果调来了舰队,毁坏了一些村庄,很多无辜的人被杀掉。

从沃克遗言可以看出,看似糊涂的他其实很精明的。沃克明白人性在文明与原始中有着巨大的差别:文明社会的复杂,让他要麦金托什隐瞒死亡的事实,要不然当地土著人就会死伤无数;而原始的人们终究是如孩子般的纯真,对他们好就行,但是要严格、公平,才不会造成失衡。

其实,要不是沃克忽视了最为通用的来自金钱欲望,也不会死于文明与原始中的善恶碰撞。

①、文明中的善,更多需要的是理性。

要不是麦金托什暗中的推波助澜,或许麦奴马报复沃克也不会成功的。在麦奴马拿走他的左轮手枪,就用了四颗子弹枪杀沃克,然后就扔在了那堆杂乱的报纸中间,在被麦金托什看到后,迅速把四颗子弹塞进弹膛,把枪锁进了抽屉,企图销毁证据。

事实上,麦金托什和当地土著首领接触过,加上对沃克越发不满,才把手枪“借给”了麦奴马。因为他觉得沃克这次镇压修路加薪行为,完全是恶性专权的强势统治。

麦金托什觉得他是披着善良的外衣去为民除害,直到后来沃克的临终遗言,才猛然发现自己的情感压过了理智,他的善良反而是种“恶”。

《阿尔克提斯》的作者欧里庇得斯说过:“感情压倒理智,这就是人间产生罪恶的原因。”

人的大脑分为理智模块与理智模块,平常都是理智紧紧压制着情绪,做出理性的行为。当不良情绪的叠加,理智已经是无法压制,反过来是情绪控制理智,于是就有了冲动的行为。

实际证明,人的冲动都是情感压倒理智,从而产生罪恶行为。就拿失手犯罪来说,在情绪强烈冲击下,没能经过大脑思考而做出失去理智行为。要是放到平常根本就不会做出来,人的冲动是情绪爆发的一瞬间,但来的快去的快,很快就会被理智反扑过来压制,然后是后悔。

麦金托什的推波助澜的“善良”,就是种失去理智行为。要是他存在一点点平常的理智,就能明白沃克极力阻止岛屿上的人们,修路加薪要求背后的用心良苦。这种*府加薪行为是种公然挑衅权威,那么就是暴力镇压。从沃克要求麦金托什保密他的死亡,就能看出沃克害怕上级调来舰队屠村,可见当时的*府并不像沃克保持柔和*策。

文明社会的善良,因人性的复杂,还是需要很大的理性,不然有时候我们的善良有可能成为恶。可惜麦金托什已被日积月累的矛盾带来了强烈仇恨,平常的隐忍,加上没能及时发泄和沟通,也就成为害死沃克的帮凶。

精明的沃克还是能看到对他开枪的那把左轮枪,也能猜到这把枪的主人。他深信善良朴实的当地人还是不能做出偷窃行为,那只能说有人推波助澜了,显然沃克也有猜出帮凶就是麦金托什,但是没点破。因为他觉得麦金托什有着优良品质,这个岛屿需要这样的人,不然上级指定派来的人才是暴力镇压这些土著人的强势统治,而不是沃克那种看似粗暴,实际都没赚过土著人民一分钱。

在听完沃克的用心良苦遗言后,麦金托什心中惭愧不已,他的善良助力成为了害死沃克的恶行,于是从锁着的抽屉拿出了那把杀死沃克的左轮枪,走向海边,自杀身亡。五六只鲨鱼在他倒下的地方争抢着,溅起一片水花。

他们两人的死亡,终究还是当地土著人里的原始恶所带来,因为没能去指引他们更好的方向。

②、原始的恶,更多需要的是指引。

毛姆描述了沃克临时之前的画面,屋里的静寂被一阵长久的痰咳声打破了,声音如此的可怕和怪异,让麦金托什差点惊惧得从椅子里掉下来,然后沃克就死了。当地人听到他掏心掏肺的遗言后,开始嚎啕大哭起来,他们捶打着胸口,泪水从脸颊上滚滚落下。

土著居民后悔并理解了沃克的用心良苦,他的粗暴,但始终还是对其公平、有原则性的,才真正明白这般粗暴是更好应付上级苛刻,争取他们的自由性(不设立监狱、不抓土著人)。随着沃克的死去,土著居民们面临着真正被残暴统治命运。纸包不住火的,*府早晚会知道的,就会调来了舰队,毁坏了一些村庄,死伤无数。

面对这般暴*,麦金托什的性格是不能应对的,甚至是同流合污,只有沃克*徒气质,敢作敢*才行。造成这一切后果的原因,来源于土著居民们最原始的金钱欲望。

路易斯·塞尔努达在《奥克诺斯》里说过:“你的需要和你的欲望是两样矛盾的东西,却被贫穷无解地捆绑。”

需要和欲望是个两样矛盾的东西,因为有着需求就产生欲望,才会有动力去追求。然而当需要越来越大时候,欲望就难以满足,直到拖到深渊也是如此。

事实上,这是“贫穷”所捆绑。穷人最主要是金钱的贫穷会被欲望控制,因为他们缺钱;富人则是精神的贫穷被欲望所迷失自己,尽管他们不差钱。所以,精神上的贫穷与空虚才会造成不断被欲望所控制,欲望总会是存在的。

麦奴马在外面看到的修路薪资待遇,才会引发了土著居民们的金钱欲望,才会大规模的对抗沃克的强势统治。一时的欲望让他们迷失了自己,不曾想到沃克在任二十年的贡献,给予足够的自由、不设立监狱,也从不抓他们。事实上,沃克的管理方式有问题,但还是井井有条,经济慢慢提高。

所以,土著居民只是有着原始的恶,并无太大的恶意,只是追求来自金钱的欲望。其实,他们也没有错,每个人都有会执着于金钱,但他们需要的是指引,去指引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

处于原始社会的土著居民,就单纯与简单多了。只要适当去指引他们就好了,去引导正确的方向,就容易满足了,这也很好解释了沃克不用太多人还能管理二十年的原因,因为他知道土著居民如孩子般的纯真,对他们好就行了,并没有太多复杂的人性。

毛姆在《麦金托什》表达来自文明社会的善良需要理智,因为人性的复杂,也才让无冤无仇的麦金托什助人杀了麦奴马;原始社会的恶意只需引导,正确处理欲望就好了。

这种超越了善与恶的界线,才使沃克走向了毁灭,所以这种以爱之名的善良,终究要在现实中消解恶念。

03、以爱之名的善良,终究要在现实中消解恶念。

《麦金托什》是一部以男主人公为名字的小说,小说具有非常深刻的讽刺性,始终为子民着想的沃克竟然被他深爱的土著居民害死了,想想也是不可思议。

其实沃克的死亡,是无法避免的。因为他总是以以爱之名的善良,加上他的强势统治、不拘小节的性格,所以无法得到别人的理解,同时也让沃克与麦金托什、土著居民有着不能化解的矛盾。

他的善良总是没错的,只是沃克夹在文明社会无法理解的善良与原始社会需要指引的恶意,这两者的中间导致了他的死亡。实际上,我们看到的善良并非是善良,恶意并非是恶意,它们更多是需要理智和指引。

所以,毛姆在《麦金托什》表达善良与恶意的思考:麦金托什、沃克、麦奴马以及土著居民都是没错的,只是那些以爱之名的善良,终究要在现实中消解恶念。

女星*通过一档节目认识因家境贫困面临辍学的男孩向海清,善良的*匿名资助他直到考上大学,这时男孩才知道资助自己的是当红明星*。

向海清入学后开始不思进取,把*的善心当摇钱树,不断要钱,而且还嫌钱少了,竟然打电话对*发难:“每月块,你也拿得出手?你家的宠物狗每月的花销也不止块吧?”

为了让他不被金钱所影响,*停止了资助。心存恶意的向海清急眼杜撰了一封长信来曝光*虚有的丑闻。如果不是知情人澄清真相,她不知要被网民骂多久。

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人除了懂得从逻辑上分清善与恶之外,还要有善与恶的感觉,这是一种本性上的感觉,它已经成为个人的良心和个人的观点。”

那么善与恶是什么?当善良不被理智所引导,那就会变相成为恶,用错了地方的善良是种伤害;我们看起来的恶意有时候也只是需要指引,让善良不被泯灭。或许是这就是我们无法定义的善恶。

那以爱之名的善良,本身出发点是没错的,只是需要经得起人性的考验,同样也要在现实中消解恶念。

实际上,《麦金托什》里的人都没有错,每个人都有着合情合理的理由,沃克有着强烈的不满、麦奴马有着下不了台的囧境以及土著居民只是为了改善自身的经济情况。那么,杀死沃克是必然的。或许,问题出发在沃克身上,他的善良总是以爱之名去纵容和包容土著居民们,却忽略了人性对金钱的欲望,因为这是文明和原始通用的。

沃克的善良,终究没能在现实中去消解恶念。因为不管是文明和原始社会还是会存在恶念,基于人性的复杂的。这时候,只能用善良更去包容、理智以及消除那些恶念。毕竟,善良不能消失,它是这个世界最美好的存在。

《麦金托什》是一部善恶界线思考的小说,没人是错的。每个人都有逼不得已的苦衷,包括沃克强势统治的“情感施暴者”,只是为了对抗上级。但也是文明与原始中的善恶碰撞,使沃克走向毁灭之路。

或许我们在文明中存在对善良的误解,有时候的善良会是伤害。我们也只有去坚持以爱之名的善良,尝试在现实中去消解恶念,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善良。

《麦金托什》:善良的我们,需要更多的理智和指引。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