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皮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立陶宛总统选举呈现雌雄对决 [复制链接]

1#

立陶宛总统选举呈现“雌雄对决”

沈敏

波罗的海东岸国家立陶宛举行总统选举次日,13日发布计票结果,显示9名候选人无人得票过半,经济学家吉塔纳斯·瑙塞达和前财*部长因格丽达·希莫尼特分列前两名,5月26日将在第二轮投票中对决。

现任总理绍柳斯·斯克韦尔内利斯位居第三,承认失败,打算7月辞职。

瑙塞达现年54岁,作为独立候选人参选,获得31.1%的选票,排名第一。

瑙塞达曾在立陶宛最大银行出任高级经济师,常发表经济评论,因而在民间享有较高知名度。作为*界“新手”,他承诺弥合贫富差距、建设“福利国家”,经济主张获得低收入阶层欢迎。他说,如果当选总统,将帮助本国企业进*中国等海外市场。

退休选民费利克萨斯·马尔克维丘斯投下支持瑙塞达的选票后说,希望新总统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让那些被迫出国谋生的人能够“回家”。

维尔纽斯大学学者拉穆纳斯·维尔皮绍斯卡斯预期,瑙塞达有望第二轮投票时揽入首轮投给现已出局的候选人、尤其是左翼候选人的选票。

希莫尼特44岁,由保守*派祖国联盟—立陶宛基督教民主*人*提名,获得29.5%的选票。她年至年在中右翼联合*府中出任财*部长,在受教育和收入水平较高的城市选民中获得较高支持率。

希莫尼特说,她会在第二轮竞选中“抵制民粹主义”,争取“立场始终一致、不会试图‘左’‘右’逢源”地争取*治阵营支持。

中央选举委员会说,本次合格注册选民将近万,投票率大约55%。

立陶宛是议会制国家,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总统有权否决议会通过的法案,与总理和内阁协商前提下,在外交、国防领域以及对法官、检察长、中央银行行长等重大人事任命有一定的决策权。

斯克韦尔内利斯由中左翼*派立陶宛绿*和农民联盟提名,在农村享有高支持率,曾经对首轮胜出颇有信心,但20.7%的得票率让他屈居第三。

“我原本确信能进入第二轮投票,但结果显示我期望过高。”斯克韦尔内利斯重申,将履行竞选承诺,即一旦没有能进入决胜轮、将在7月12日辞去总理职务。

立陶宛总统通常不直接参与经济*策制定,但如何改善民生在总统竞选中是焦点议题。

立陶宛近年面临人口急剧减少问题,主要原因是大批人口迁居西欧国家、寻求更好就业机会,现有人口大约万;另一方面,十年前的金融危机把国家经济拖入衰退,*府为遏制和预防金融危机而采取的财*紧缩*策使低收入阶层蒙受损失。

立陶宛近年经济增长渐趋稳定,今年预期增长2.7%,远高于欧元区国家平均1.1%的预期增长率;工资年增长率大约10%,人均月工资总额现在达到欧元。

不过,欧盟近期报告显示,就贫困率和收入不平等状况而言,立陶宛在欧盟成员中居最落后梯队,大约30%人口面临“陷入贫困或受社会排斥风险”,且这一风险比例在农村地区高一倍。欧盟敦促立陶宛*府采取更能兼顾社会公平的税收*策、增加福利支出。

决胜轮定于5月26日投票,与欧洲议会选举同一天。

立陶宛总统任期5年,最多连任两届。现任总统达利娅·格里包斯凯特年当选总统,年以独立候选人身份获得连任,执*作风果决,获称“铁娘子”。外界推测,卸任总统后,她有望竞争欧洲理事会下任主席职位。

分析师维尔皮绍斯卡斯说,无论瑙塞达还是希莫尼特当选,有相当大可能延续格里包斯凯特任内的外交和国防*策,即对俄罗斯强硬,维持较高防务支出。

选举前电视辩论中,瑙塞达、希莫尼特和斯克韦尔内利斯都强烈支持立陶宛保留欧洲联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身份,对邻居俄罗斯持警惕态度。乌克兰东部“亲俄”民间武装年与*府*爆发大规模冲突,尤其使立陶宛*界忧心边境“安全”。

立陶宛和北边的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并称“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16世纪时与波兰合并,在欧洲与沙俄争霸,18世纪末遭沙俄吞并,年宣布独立;年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年3月脱离苏联独立,年加入北约和欧盟,现在是申根区和欧元区成员。(完)(新华社专特稿)

关键词:因格丽达·希莫尼特(IngridaSimonyte)、吉塔纳斯·瑙塞达(GitanasNauseda)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