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皮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以后现代主义视角,分析挪威的森林中的 [复制链接]

1#
广西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www.t52mall.com/

29岁,喝着啤酒、看着棒球比赛,突然得到神秘的启示,写出了《且听风吟》;30岁获得了“群像新人奖”;32岁决定专业写作,一直以来被称为“诺奖陪跑健将”,他就是村上春树。村上春树是日本文坛中的另类,更是日本文学断层中崛起的异类,他既不推崇传统小说,也不欣赏大江健三郎、三岛由纪夫等观念为重的现代名家,甚至对日文本身都有抵触。

但村上却代表了二战后出生的新一代日本人,深受欧美艺术家的影响,爱好爵士乐,爱用极具想象力的语言描绘出物质化都市的虚无感,用异类世界的奇幻补足都市灵魂的存在感。所以,他的作品脑洞大开,极富有后现代主义特征。

据说《挪威的森林》刚开始发行时封面上本来是“百分百的村上春树写实主义小说”,后来出于促销的考虑,改成了“百分百的恋爱小说”,在“爱情”这个浅显的层面上,让书迷们津津乐道的问题是:渡边是更爱直子,还是更爱绿子?

但是,当我们把注意力停留在文中所表现出的青春期爱恋时,却恰恰忽略了书中深层次的文学意义。即当下日本的精神困境。而《挪威的森林》将这种日本“精神困境”发挥到了极致。而村上也给读者给出治愈之法,这些秘密都隐藏那看似与世隔离的人物表现中——

01恋爱也只是掩盖迷茫的工具

一般,提起《挪威的森林》,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性与死。若只看一遍,留下最深的印象多半就是三个年轻人之间的并不复杂的爱情纠葛。但若我们仔细研读,便可透过渡边的两次恋爱,来感受到当下日本特有的迷茫。

①直子—以死向生,用生命交付迷茫的困境

渡边高中时代唯一的好朋友名叫木月,而直子最初是木月的女友。但,木月来不及过完青春期就选择自杀身亡,仿佛把自己祭奠给了青春一样。

木月的死,无疑给渡边和直子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两人做出了一样的选择,那就是逃离这个地方,到了没有熟人的地方上学。

一年后,渡边和直子在东京街头偶遇,这时的直子清瘦、娴静、腼腆,在直子20岁生日的晚上,直子突然间将一直以来压抑的情绪爆发,狠狠地倾诉了几个小时,也就是这晚,渡边与直子用肌肤之亲确定了恋爱关系。

而在那之后,直子却不知去向,几个月后才回信给渡边,说她住进了一家深山里的精神疗养院。

渡边去探望时知道了直子更为久远的秘密。两人也无法用正常的方式做爱。直子说,和她交往会拖累渡边,但渡边决定要等待她好转,因为渡边相信还有未来;但也正是渡边对直子的救赎,彻底把直子推向死亡的深渊。

木月的死,对于直子来说是迷茫的,她不明白为什么木月要选择这种方式离开她。她不知道该如何走出木月带来的痛苦之中。

初恋是最美好的,也是最刻骨铭心的,所以她更难走出这个困境,而当渡边越靠近她时,她会越害怕再次失去,直到最后,她只能选择逃避,选择跟姐姐一样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

渡边与直子的爱情更像是瑟瑟发抖的冬天抱团取暖的两个个体,直子爱的依旧是木月,她为了逃离木月带给自己迷茫的困境选择渡边,而渡边此刻认为爱的是直子,其实他内心深处一直渴望的是直子完美的身体罢了。最后,直子的死,既是直子的解脱,也是渡边的新生。

②绿子—现实世界活力四射的纽带

绿子的出场,和直子都形成了强烈鲜明的对比,绿子明艳、活泼,话也很多。让人有种错觉就是:和绿子在一起,做任何事情都会感到开心,都会感到活力四射。

绿子和渡边其实是门当户对的,书中绿子谈起她父母是开小店的,但却硬要把她送进贵族学校念高中时,让我们可以直观感受到,其实绿子和渡边在家境和对孩子的教育观念上是很相近的。

渡边与绿子在一起后,就是很纯洁的爱情写照,不仅两情相悦,也不必背负同样沉重的回忆。绿子其实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经历了母亲死亡、父亲重病,但她面对死亡的心态和渡边、直子不同。她依旧积极向上,对生活充满希望,所以,也更渴望得到更多的爱。

渡边和绿子第一次接吻温柔而安然,第二次大雨中的接吻充满了偶像剧的气息,更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与其说渡边需要绿子的爱,倒不如说,他更需要那种和现实世界活力四射的纽带。

但,这个经济膨胀、人心空虚、理想颓废的年代,由于直子的存在,他犹豫不决,对爱充满了迷茫,所以,也在一次次的拒绝中把明媚动人的绿子一次次推向远方。

③迷茫岁月中的恋爱也有动人的一面

小说的开头,37岁的渡边在飞机上听到一曲《挪威的森林》,这个很容易被忽略的开头,恰恰是整部小说的初始原点,奠定了感伤、怀旧的氛围基调。它所怀念与感慨的不只是一个少年青春期的恋爱故事,更是用直子的迷茫,渡边的迷茫涵盖了六十年代末的日本整个社会所特有的迷茫。

同时这里的渡边,也带有村上春树本人的影子,寄宿学院读戏剧专业的渡边,大概就是村上在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戏剧科的经验为原型的。

“希望你能记住我,记住我这样存在过”“男孩在睡梦里感觉女朋友的房间像挪威的森林一样神秘、无边无际,醒来却发现房间空空的,不见了女友美丽的身影,房间像森林一样孤寂,昨夜的一切宛若一个美丽的梦,男孩在茂密的森林深处彷徨。”

这首歌《挪威的森林》村上说它是一支“静谧、忧伤,而又令人沉醉莫名”的曲子,曲中那梦境般的虚无感,可以说是村上印象中的青春期的氛围,也可以说是日本整个六十年代的象征。

当时,嬉皮文化对日本产生重要的影响,并且日本国内的反美情绪高涨,同时也爆发了安保运动和“全共斗”学生运动。村上在一次访谈中曾说过:“60年代末期或许是一塌糊涂的年月,但拼命活着的实感还是有的……时至如今,的确有打动人的地方。”

就如同,书中的这两场恋爱,虽然经历过迷茫的困境,但直子的以死向生与绿子的积极应对都令我们无比动容。

02与现实隔离的阿美寮,才是治愈精神的圣地

直子所在的疗养院——阿美寮位于深山中,风景优美,像遗世独立的桃花源,是当下日本社会的反面镜子,这里没有时代感,也没有浮躁、没有功利,有的就是轻轻松松的种种蔬菜、看看书、听听音乐。

但是,这样的环境中,阿美寮里却住的都是精神病患者。这可以看出村上春树试图传达出一种回归自然,才能拯救自我,治愈迷失的精神。

“他们害怕因缺课过多而拿不到学分,此等人物居然也高喊什么解散大学,想来令人喷饭。如此卑劣的小人,唯有见风使舵、投敌变节之能事。”“这帮家伙一个不少地拿到学分,跨出校门,将不遗余力地构筑一个同样卑劣的社会。”

书中的这段描述,暗示出渡边对大学教育的消极应对,校园变成了培养无聊、忍耐、自我学习的地方。而阿美寮这个被现实社会认为反常的人们却过着与世无争、自给自足的无忧生活。

渡边前前后后看过直子两次,在这两个晚上,渡边听直子和她的病友玲子追溯往事,不仅看到了直子月光下的身体,同时也经历了白天歌唱、登山、喂兔子等等没有时代特征,轻松治愈的生活琐事;

然后,村上立马对比回到东京后的景象,街巷里纷杂的人和事、成人用品店、以及口吐飞沫讲述自己如何泡妞的老板,这样的二元空间下产生了强烈的对比:现实隔离的阿美寮的与现代东京城中的生活相比,是多么的质朴,纯净。

也正是有了二元空间下的对比,村上所想表现的抽象的哲学思考才有了具体的依托:在小说人物眼里,所谓的“存在的不存在感”,具体而言就是城市的丑陋现实,而“不存在的存在感”则更接近于理想化的山中世界。现实的不堪也让我们明白,与现实隔离,才是我们治愈精神的圣地。

03救赎他人才能成就自我

渡边有个大学同学永泽,当时想要去外交部工作,永泽说:“自己只是把这事儿当游戏,并不是伟大的人生理想。后来永泽通过外交部的考试,即将成为外交官。”当他们谈起婚姻与事业,永泽世故地说:“不公平的社会同时也是大有用武之地的社会”。永泽的犀利,急功近利,这是渡边无法反驳但却也无法认同的。后来,有一次永泽邀请他和女友初美吃豪华晚餐的时候说到到喝酒后交换女伴的事,在初美的追问下,渡边坦承:“如果没有体温那样的温暖,有时就寂寞得受不了。”

三人其实在人生观、自我认知方面都是有着很大的分歧,以至于我们可以看到后面的结局并不好:初美与永泽分手后,很快与别人结婚,但婚后两年就割腕自杀了,渡边在十年后仍然为此心如刀绞。但同时他意识到,初美打动人心的地方也是自己“自身的一部分”,是“少年时代从不曾实现而且永不可能实现的憧憬”。

也正是永泽这个人物的出现,反而让渡边去思考自己以及绿子的父亲等等这类“平凡人”的人生。另一个层面上,也是渡边通过他人来逐渐的认识自我,成就自我。所以,若说这是一部成长性的小说,其实也不为过。

书中,还有一个人物,对于渡边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玲子。在直子离开后,将她的衣服留给玲子。以至于,在小说的后面,玲子俨然是直子的化身。

玲子到东京,一直都是穿着直子的旧衣服,她把直子自杀的情形讲给渡边,一边回忆着直子,一边听着披头士乐队,也算是简单的给直子办了一场葬礼。也就是在这一夜,他们尽兴地做了四次爱,把压抑许久的情绪统统释放。

这晚,他们借助直子这个媒介,不仅建构出一种确凿的、崭新的人际关系,同时也完成了两个人对自我的救赎:渡边得以正视以挚友之死为分水岭的青春期,也告别了迟疑和迷茫,更认清了对于绿子的感情。而玲子也将告别漫长的山中岁月,下定决定回到现实生活,重新和家人们在一起,寻找幸福的定义。

《挪威的森林》最后也告诉我们,在当下这个迷茫的社会环境里,不能固步自封,自我封闭,唯有敞开心扉,救赎他人,才能完成自我的最终拯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