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皮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海上风云英语民族的海权兴替澎湃新闻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皮肤医院好不好 http://m.39.net/pf/a_4651571.html

当今国际通行语言首数英语,英语国家在数量上首屈一指,发达国家当中最大的几个,都是英语国家,英语国家面积总和世界第一这是为什么?因为起源于英国的英语民族曾以海上贸易和海权扩张走遍了大半个世界,开拓了万以上平方公里的殖民地(英美总和计算),成为工业革命和现代化的重要引领者。无论在大航海时代开启的资本主义扩张竞赛,还是战后国际秩序重构,他们都是领先者,自近代以来两次执世界海权的牛耳,叱咤了五百年来的海上风云。回味这段历史很有启示意义。

近代全球海权佼佼者

马汉说得好:“如果一个国家处于这样一个位置上,即既用不着被迫在陆地上奋起自卫,也不会被引诱通过陆地进行领土扩张,……与一个其四周边界皆为大陆的民族相比,它就具备了一种优势。”伴随着16世纪大航海时代的开启,西欧人在重商主义、殖民主义、资本主义多重历史因素的驱动下,寻求绕过穆斯林对手前往东方的航路,并在沿线开拓贸易局点、殖民地和形成海权,英国也成为其中的一员急先锋。

16世纪的英国帆船

其实在向美洲新大陆扩张的过程中,英国并非最初的领先者。西班牙、葡萄牙瓜分了拉丁美洲,法国人在加拿大先行一步,荷兰人首先为纽约奠基,如果历史继续发展下去,北美将可能是一个法语、荷兰语和西班牙语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是英国人后来居上,赶走了北美的竞争对手,控制了加拿大和北美沿海的十三州。英国所利用的是欧洲大陆的内争。这也是人类历史上有趣的现象,西欧范围内的几个小国的争霸战导致处于外围的亚非拉的*治控制权和领土变更,包括后来两次世界大战也显示出类似现象。经历了一次次欧陆争霸战,荷兰、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地要么是换来换去,要么是失而复得,要么是持续减少,要么是从头另外开拓,只有英国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势头,少有失去,多有新得。原因是什么?

英国地理特征和地缘战略相符合,这是其在近代崛起至战后衰落这段历史中保持长盛的重要原因。英伦三岛处于欧洲的外围,故可执行“光荣孤立”,对潜在竞争者实行“离岸制衡”,说白了就是让欧陆国家纠缠于陆上争斗,而自己置身海外。帕默斯顿勋爵说过:“将某个国家永久地定格为英格兰的盟友,或者视某个国家为我们永远的仇敌,这是一种偏激狭隘的*治思维。我们既没有永远的盟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从海洋战略发展的角度看,欧陆国家做了不少无用功,把很大的精力资源花在和近邻的反复拉锯中,包括海外争夺的拉锯,而英国则不同,每次都设法站进战后胜利者队列,因此其海外“股份”总是通过剥夺战败者来不断扩张。欧陆国家即使争霸胜利,一时也没能力打到英国,如弗朗西斯?培根所说:“只有掌握制海权的国家才有高度的行动自由,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发动规模想多大就多大、想多小就多小的战争,而那些依仗陆上力量的强国面对巨大的海峡时,经常望海兴叹。”像七年战争,法国王室争取到了西班牙王位,却无法合并两国,加拿大却沦落英国之手,英国从此成为世界第一海*强国,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拿破仑战争前后的欧洲战争断断续续,欧陆国家的海外领地不断易手,只有英国人始终作收割者,用金钱和*火支持欧陆第一陆*强国法国的敌人们,而在海外不断捡货。根据战后条约,英国获得地中海的马耳他岛、爱奥尼亚群岛以及一系列海外领地的控制权。从荷兰人手中获得的开普殖民地成为日后英属南非联邦的肇始。战后法国人基本撤出印度,而拿破仑占领的埃及也丧失了,南亚加缅甸逐步成为英国独占的最大殖民地,英国商业力量以此为基地向中国进*,拿破仑下台后25年即爆发鸦片战争。一战后英国又成功地从德国和土耳其手中捞了一笔数百万平方公里的管辖地。英语因此成为纳米比亚和坦桑尼亚的官方语言至今。特工劳伦斯的冒险和外交大臣寇松的经营取得巨大收益,大片西亚阿拉伯地区转归于英国控制这种以海洋为中心的战略长期保持着成功的记录。

英国的民族文化和海洋探索也相辅相成。岛国文化自有特色,往往对大陆的事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