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纳尔逊堡大战
(一)美国内战爆发以来南军将领博雷加德据守在布尔伦河后面的一片高地上,北军虽稍占优势但双方的部队都缺乏训练、官不识兵、兵难识官。两军服装不统一,穿得乱七八糟。而且两军的旗帜也十分相似,所以战斗一开始因敌我难分便展开混战。北军人数多一些,他们冲入对方阵地,眼看要冲垮博雷加德的防线。这时突然从河谷方向传来一阵呐喊声,紧接着出现南军军旗,原来托马斯·杰克逊将军率领援兵到了。北军开始撤退,南军趁势追击,结果北军溃败四散。第二天士兵们七零八落地逃回华盛顿,倒在大街上便呼呼大睡。布尔伦河溃败后谣言四起,传说博雷加德追兵马上就到,国会大厦即将放弃。到处有人公开鼓动叛国投敌,形势十分严峻。年7月24日林肯任命麦克米伦将军为华盛顿军区司令,不久又任命他为陆军总司令。麦克米伦是个幻想家,遇到实际事务又缺乏判断力,所以他自高自大又谨小慎微,迟迟不肯发兵进军南方,结果坐失良机导致白白浪费几个月的时间且毫无作为。于是北方怨声四起,但这时却出人意料地传来唐纳尔逊堡大捷的消息,使焦虑而沮丧的北方人受到一次鼓舞。
(二)指挥唐纳尔逊堡大战的是尤利塞斯·格兰特将军,后来他成为美国内战中北方最重要统帅,还当上美国第18任总统。格兰特身材矮壮,形似子弹,是西点军校的毕业生。不过他的成绩比他未来的对手“战神”罗伯特·李差很多,李在军校中是第二名,而格兰特在39名毕业生中仅仅排名21。相对于大多数将军而言格兰特优点不多,给人的感觉是相当颓废。他一生最大的喜好就是喝酒,经常醉得晕晕乎乎,走路摇摇晃,“酒鬼”的称号非常适合他。在美墨战争期间,格兰特参加几次战役后战功显赫,受到许多人的赞赏和表扬,其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但是事与愿违,才过一段时间他就因为喝酒闹事丢掉军职。格兰特的父亲一连给他的司令戴维斯写了好几封信,请求原谅自己的儿子并让他留在军队,但司令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主意。历史总是这样捉弄人,在若干年以后的美国内战中戴维斯成为“南方同盟”的总统,和林肯成为对手。而且当初因为喝酒闹事被开除的“酒鬼”格兰特,日后会率领北军击垮他的据点里士满,并且打败他的爱将罗伯特·李。格兰特离开军队后生活穷困潦倒,一直没找到稳定的工作,虽然做了一些生意但都没成功,为还欠款而四处借钱。最后朋友都怕他上门,以至于他到什么地方,他的朋友全都躲起来。格兰特在圣路易斯经营农场,由于难以维持生计便试着做地产买卖,结果又告失败。他被迫去皮革店当店员,镇上的人包括他的兄弟都耻笑他,认为他是窝囊废。直到美国内战爆发,格兰特终于得到了证明自己的机会。萨姆特堡的枪声响起时格兰特已39岁,他决定从军,但因个子矮小加上衣冠不等懒懒散散的样子,丝毫没有军人气质,多次被拒绝入伍。但他最终还是当上了北方军的一名上校,他率领一个团在密苏里州击溃南军哈里斯上校的一个团,人们开始对他另眼看待。当时的北方军界对这个“穿着破烂、极不雅观”的酒鬼并不感兴趣,但他还是很积极地投身于这场伟大战争中。
(三)年8月格兰特被任命为准将派到伊利诺斯州,他的部队驻扎在俄亥俄河和密西西比河汇合处的凯罗。在距凯罗50英里的北方有两条河,分别是田纳西河与坎伯兰河。南方军在两条河流上修筑两处土木工事亨利堡和唐纳尔逊堡,这是南方西部的一对关键要冲,占领这两个要塞就能打开通船水道直捣南方中心地带,并插入其两翼。格兰特率领运输船和炮艇于年2月7日攻克亨利堡。唐纳尔逊堡与亨利堡相距15英里,高踞坎伯兰河左岸,要塞四周掘有纵横交错的战壕,防御工事非常坚固。南军指挥官艾伯特·西德尼·约翰斯顿率领1.5万人驻守这里,格兰特在唐纳尔逊堡的陆地一侧布置军队,形成半圆形的包围。炮艇则分两路,一路从田纳西河顺流而下,一路从坎伯兰河逆流而上,准备三路合击一举攻占唐纳尔逊堡。2月13日北军发动攻击,成功地进攻到离要塞只有米的地方,这时要塞内守军枪炮齐发,北军尸横遍地后被迫撤离下来。格兰特认识到必须进行围困,守军也不愿坐以待毙,派小股部队绕到北军后翼突袭,两天后双方在要塞附近的密林进行一场激战。格兰特发现他的中部危急,左翼也不稳,准备收缩兵力集中攻击。这时格兰特突然发现南军俘虏干粮袋内只有三天的口粮,审问俘虏才得知要塞内存粮不多,南军正准备夺路逃走。于是他命令士兵不必进攻,只要把夺路而逃的南军士兵赶回战壕就算完成任务。困守几个星期的艾伯特·约翰斯顿带领少量残兵突围而去。驻田纳西河畔亨利堡的南方联盟军指挥官在格兰特将军所率北军到达前下令大部分守军撤向多纳尔森堡,年2月6日留守该堡的少数南军在北军炮艇的轰击下被迫投降,南军伤亡人。
(四)格兰特占领唐纳尔逊堡后立即挥兵攻占纳什维尔,夺取那里的南方火药厂和军械厂,收复田纳西州、如果乘胜前进将可打开从查塔努加直到密西西比的广大地区。更为重要的是这是内战以来北军取得第一次胜利,大大鼓舞北军的士气。西北部的草原健儿初试锋芒,击败西南部森林地区的瘦高个子,南部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了。艾伯特·约翰斯顿撤退到孟斐斯,查塔努加铁路线。格兰特想乘胜追击艾伯特·约翰斯顿,但他的上司哈勒克心怀嫉妒,制止他追击,这样约翰斯顿就赢得时间和南军其他部队汇合重新集结力量。4月6日约翰斯顿出其不意地向格兰特发起攻击。格兰特的大军正驻地一处低地上,背后是涨水的田纳西河,前面又无堑壕防护。北军虽仓促应战但格兰特沉着冷静,他手下的师长薛尔曼骁勇善战,士兵们破釜沉舟勇猛异常,双方展开一场前所未有的混战。炮声、枪声、呐喊声混成一片,战斗一直持续12个小时,南军占领关键性的阵地,北军则不得不退守到河边,数千名士兵蜷缩在陡峭的河岸下面,形势对北军非常不利。但是约翰斯顿在带队冲锋时身负重伤,南军无人领导,一时组织不起有效的进攻。夜幕降临时天突然下起倾盆大雨,双方军队都淋得透湿,北军的炮艇却还把炮弹倾泻到南军头上。4月7日黎明战斗重新开始。格兰特得到增援,又经过10个小时的拼死鏖战后北军最终击溃南军取得胜利。但这次胜利使格兰特部队死伤1.3万人,一时引起北方轩然大波的争论,人们向总统施加压力要求撤换格兰特,林肯回答说:“我少不了这个人,他能打仗。”以后事实证明林肯的确有远见卓识。
(五)格兰特节节胜利让唐纳尔逊堡的1.5万名南军成为俘虏,从此格兰特得到一个载入美军史册的经典绰号为“无条件投降”。此战使格兰特名闻全国,一夜之间北方各地都将格兰特奉为英雄,甚至有的崇拜者还大放焰火以表达对他的崇拜,有的给他寄来大量雪茄,还有的以他的名字命名自己刚出生的孩子。不久格兰特挥师进军南军的维克斯堡要塞,这个位于密西西比河上的要塞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战略据点,只要将其拿下就相当于攻占整个密西西比河地区。这样的军事要地,南军自然是拼命死守,格兰特连续数次猛攻皆告失败。格兰特改变策略,变主动攻击为团团围住。如此一连40多天让维克斯堡的守军粮食吃光、牲畜吃光,甚至连老鼠都快吃光,生活境况惨不忍睹,最终守将彭贝尔顿无奈之下只好亮出白旗。3万多南军外加多门大炮和6万支滑膛枪全归格兰特,至此北军完全控制密西西比河,南军由于丧失战略要地而从地理位置上被切成两半。消息传到华盛顿后全城欢庆、鼓乐齐鸣,林肯兴奋高呼:“先生们,我们再也不用天天盯着维克斯堡地图看了!”端掉维克斯堡后格兰特在交通枢纽和工业中心—查塔努加再次击败南军,此时的林肯已经不像头两年那么忧心忡忡,他眉头舒展、心情愉悦,认定格兰特就是他一直在寻找的那个最合适的北军统帅。此后林肯把格兰特召到华盛顿,授予他陆军中将军衔,而在此前陆军中将军衔只有独立战争时期的华盛顿和美墨战争时期的斯科特获得过,这在当时的美国属于一项至高的荣耀。此外林肯还让他担任北军总司令,当时很多军官对这个“脏兮兮的酒鬼”没有什么好印象,而林肯却坚定地说:“我离不开他,他能打仗!”
尤里西斯·辛普森·格兰特
(六)格兰特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南部战争之中,他也没有辜负总统对他的厚望和信任。他与北军另一位悍将、西部战区司令谢尔曼制订新的战略计划,一个在东打一个在西打,分工合作,犹如一个巨大的铁钳,不夹碎南方誓不罢休。年格兰特率领北军主力南下,在弗吉尼亚与李将军率领的南军主力展开美国本土上史无前例的大厮杀,这是“战神”和“酒鬼”之间的一场较量。实际上“战神”的军事才能要胜过“酒鬼”,几番交手后格兰特都处于下风,尤其是科尔德港一战,不到半个小时格兰特就被李打死多士兵。但问题是李的南军受到损失后总得不到补充,而格兰特的北军无论损失多么惨重都会得到支援,因为林肯答应过他无论如何都会给他源源不断地送来。格兰特便毫无顾忌地可以发动一次又一次的猛攻,无情地折磨着李将军那些日渐疲惫虚弱的南军。与此同时西线的“恶魔司令”谢尔曼将军在南方不断地推进战事,实行极其残酷的“三光政策”,南方的资源几乎被摧毁,面对这种情况李无法挽回南方最终失败的命运。年3月格兰特发动最后的攻击,将围困数月的彼得斯堡拿下,俘虏南军2万。彼得斯堡乃通往南方首都里士满的交通枢纽,它的沦陷使得里士满也完全沦陷。4月南方总统戴维斯带着文武官员逃出里士满,格兰特率领大部队开进南方首都,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被北军解放的黑人们,他们尽情地欢呼着、呐喊着,情绪非常激动。英雄末路的李将军彻底绝望,率领2.8万南军残兵在阿波马托克向格兰特投降,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和美国重获统一而宣告结束。格兰特也因为自己突出的贡献被载入美国的历史,成为国家统一的英雄,后来也当上美国第十八届总统。
夏洛战役
(一)年4月格兰特的4万大军驻扎在田纳西州田纳西河畔的匹兹堡码头,等待与邓·卡洛斯·比尔将军的部队会师。而南部同盟军西战区司令艾伯特·约翰斯顿为了扭转多纳尔逊堡失败的被动局面鼓舞军队士气,计划于4月4日对格兰特的部队发动突袭,但是由于部队缺乏训练导致行军速度缓慢,直到4月5日傍晚才达到预定地点,但是约翰斯顿依然决定发动进攻。4月6日早晨同盟军率先与谢尔曼的部队遭遇,格兰特正在下游7英里处的指挥部进早餐,听到射击声后立即组织反击,可是为时已晚,双方已混战在一起。在茂密的树林里和在小块的林间空地上各旅各团都失去对士兵的控制,战斗分成了许多片。由于联邦军准备不足,到下午3点两翼已被迫后撤,只有一个师的残部据守着设在一条凹陷道路的中部防线。
(二)当约翰斯顿在这附近亲自指挥一次进攻时,他受到致命伤而阵亡,博雷加德接替指挥。南军调来62门大炮,以密集炮火连续猛轰,企图突破北军的中部防线。虽然这支联邦军最终在下午晚些时候向同盟军投降,但却为格兰特沿匹兹堡码头的山脊构筑一道坚固的防线赢得时间。黄昏时分比尔军的第一个旅与格兰特会师,联邦军终于稳住阵脚。7日早晨比尔指挥的三个师终于赶到,联邦军发动全线反击,而此时南部同盟军却不可能指望有任何的增援,博雷加德被迫向科斯林撤退。但北军和南军一样也是溃不成军、疲劳不堪,而并没有乘胜追击,最终夏洛战役以北军胜利而告终。
(三)夏洛战役至今仍是西半球历史上最可怕的一场大屠杀,双方参加这次战役的人数达到10万,超过四分之一的士兵被杀、负伤或被俘-,这个数字超过美国革命、年战争和墨西哥战争的总和。一名参加此次战役的士兵在家书中如此写道:“我参加新世界曾经有过的最艰苦的一场战役,但我永远不想再卷入另外一场这样的战役”。夏洛战役的胜利使田纳西的中部和东部处于联邦军的控制之下,孟菲斯与科斯林几乎没有什么抵抗就被联邦军占领,密西西比河畔的维克斯堡和田纳西河畔的查塔努加两大交通枢纽的大门完全被打开。这场战役惨烈无比,是西方的一场标志性战役。
河谷会战
(一)弗吉尼亚军校任教的石墙杰克逊为了保护家园加入了南方率军外出作战,很快在第一次马纳沙斯之役中大获全胜成为英雄,其“弗吉尼亚第一旅”(石墙旅)亦成美国历史中最伟大的军团之一。同时在西线联盟军挡不住格兰特的攻势而节节败退,为了逼使更多联邦军前往弗吉尼亚战区李希望可以在弗吉尼亚发动大型战事,以免联邦军(格兰特)把西部的联盟军击溃。石墙杰克逊知道后就决定于年派兵攻击马里兰州,不过在汉考克之役中石墙旅的炮轰未能打倒防守的联邦军,于是引他们再次深入南方内陆的雪伦多亚河谷。而林肯亦决定派更多军人追赶撤到雪伦多亚河谷的联盟军,到了3月22日联邦军军官约翰率人在克恩斯镇守候来对抗石墙的人。河谷会战正式开始。
(二)石墙杰克森事先派由透纳·艾许贝率领的骑兵侦察和攻击敌阵,艾许贝后来说敌军的总数应只有,石墙杰克森就有信心地向克恩斯镇推进。3月23日下午1时石墙杰克森到达克恩斯镇发现艾许贝的骑兵快要被击溃,就派一个旅援助艾许贝,而其余两个旅就经桑迪里奇去包围敌军,但南军最终寡不敌众被打退。第一次克恩斯镇之役中北军伤亡人数为,南军则有人伤亡。虽然北军得胜但林肯还是要派更多人进入雪伦多亚河谷,包括麦克莱伦的波多马各军团,麦克莱伦得知所向无敌的石墙杰克森被打败后就宣称自己一定可以一路攻去里奇蒙结束战事。石墙杰克森把两个师组合一起,成为一支有1.7万人的部队。联邦军有两个旅想组成一支较大的部队,石墙杰克逊知道后决定先发制人,率联盟军进攻驻守麦克道威的北军。5月8日联盟军渡过考帕斯彻河时北军就赶紧在山丘上部署18尊大炮和一些步兵,另一面的村庄则部署三队骑兵,然后派斥候兵守在最前线。南军渡河后,北军就先发动突击,开火攻击南军的正面和右方,步兵亦急忙推进。但四小时后北军的进攻被打退,撤回麦克道威。次日联邦军再次发动进攻但同样大败,联盟军进入麦克道威,南北双方伤亡人数均为人。
石墙杰克森
(三)班克斯知道联盟军很快就会到达温彻斯特,遂决定把两个步兵团,一个骑兵团和16尊大炮部署在当地。晚上理查·尤尔率联盟军攻击联邦军左翼,但敌不过石墙后的大炮。联盟军后来重组阵团,出动大炮反击。清晨石墙杰克逊率领其石墙旅击败联邦军左翼,再把大炮部署在那里。先是击溃联邦军右翼,再把左翼逼退,使其余的联邦军撤退或投降。联盟军虽然因体力不足而追不上撤退的联邦军,但他们都已经俘虏更多人。联盟军于克罗斯低岛和共和港打败敌军,逼使联邦军退出,然后石墙杰克逊可以与罗伯特和北弗吉尼亚军团一起发动七天战役。期间他多次获胜,更把5万名由麦克莱伦率领的联邦军打退,而在整个北弗吉尼亚军团中联盟军的数目只有6万,所以石墙杰克森率领的只会被麦克莱伦率领的少。石墙杰克森的一次军事行动更为经典,他率1.7万联盟军在48日里横越里,多次打败由6万名联邦军组成的军团,其中五个是决定性的胜利。联邦军其后在北弗吉尼亚会战和第二次马纳沙斯之役中再次被打败,使华盛顿特区要改派西线的格兰特前往弗吉尼亚。
安提塔姆会战
(一)年反对奴隶制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总统,引起南方诸州的强烈不满,于是南方7个州退出联邦于年2月宣布独立并定都里士满,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战争开始后不久弗吉尼亚州加入南方同盟,波托马克河成为南北双方对峙的边界。由于联邦的首都华盛顿与邦联的首都里士满相距不远,因此东部战场成为决胜战场,双方都试图拿下对方的首都。年2月22日林肯下令50万大军发起总攻击,北军在西线节节胜利,但在东线北军连遭败绩。北军司令麦克莱伦在林肯催促下仓促发动“半岛战役”企图攻占里士满,罗伯特·李急率军迎击,在6月25日至7月1日的“七日会战”中,将军把北军逐出里士满附近的半岛。8月底双方进行第二次马那萨斯会战,此役北军波托马克军团司令乔治·布林顿·麦克莱伦出于对弗吉尼亚军团司令约翰·波普的怨恨,对孤军深入而遭到南军包围的弗吉尼亚军团见死不救导致北军惨败。罗伯特·李获得巨大胜利,其声望达到顶峰,被誉为里士满的救星。在这种大好形势下罗伯特·李决定乘胜追击,南军实施美国内战期间的首次进入北方作战,目标直指华盛顿,并以此来促使英国和法国承认、甚至可能是支援南部同盟政府。
(二)9月7日罗伯特·李在斯图尔特骑兵部队的掩护下将兵力集结在马里兰州的腓特烈,他决定向北进入半岛,并处于凯托克廷山的屏护之下。9月9日他下达命令朗斯特里特向黑格斯顿挺进,同时杰克逊退过波托马克河攻取哈珀斯费里,并确保穿过谢南多厄河谷的新的交通线。年9月7日在李将军侵入北方的同时林肯解散弗吉尼亚军团,其部队并入已退回华盛顿的波托马克兵团,波普被派去指挥西北战区的行政勤务部队。麦克莱伦带领9.7万从华盛顿出发去追踪李将军的行迹,9月12日,麦克莱伦的先头警戒部队到达腓特烈获得一份李将军9月6日命令的副本,该命令有详细的同盟军兵力部署和机动情况被交到麦克莱伦手上。麦克莱伦发现李将军的部队分布在40公里以上的范围之内,而且被一条不能涉水而过的河流分隔,决定对其实行打击。然而麦克莱伦集结部队从腓特烈出发到翻越南山的隘口,16公里的路却花了两天时间。9月14日当获悉其命令已被联邦军得到,李将军急忙在夏普斯堡实施集结,在特纳、福克斯和克莱姆顿隘口实施一系列小规模但激烈的交战,迟滞麦克莱伦的艰难进军。
(三)9月17日9万名联邦军队将4.5万名南军包围在波托马克河与安提塔姆河之间名为夏普斯堡的狭小阵地中,美国内战中的安特提姆会战开始了。麦克莱伦计划以3个军卷击同盟军的左翼,同时以另一部队跨过溪水牵制同盟军右翼,以2个多军的兵力留作预备队。年9月17日清晨,战争由北向南逐次展开,联邦军的首批进攻部队第1军、第7军分别于6点和7点30分对南军的左翼发动进攻,紧接着第2军于9点突入南军中央阵地。绰号“战斗的乔”的约瑟夫·胡克以雷霆万钧之势首先发起进攻后首传捷报,不久以后曼斯菲尔德军的北方生力军发起攻击,迫使已濒临崩溃的南军战线退入并穿过“森林”。但是在南军以坚强防守闻名、被誉为“石墙将军”的杰克逊指挥其第二军部队顶住北方军队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北方军队付出巨大伤亡,而且曼斯菲尔德阵亡、胡克负伤。正午以前打击杰克逊的联邦军3个军的“重锤”慢慢变成分离的且互不协调的攻击,战斗异常惨烈,下凹的道路变成一条“血路”。到了中午同盟军所有的预备队都已投入使用,而此时联邦军也停止攻击,1.3万名士兵非死即伤。在此之前北军左翼的安布罗斯·埃弗雷特·伯恩赛德直到17日下午3点才完成渡河,开始进攻南军右翼詹姆斯·朗斯特的第一军,这支部队前后实施三次攻击,夺取一座可徒步涉过的溪水上的桥梁。他花费两个小时重新组织其部队,并向夏普斯堡攻击前进,最终攻至同盟军防御的山脊。在南军的生死关头时杰克逊军的最后一个师,安布罗斯·鲍威尔·希尔师从哈普斯渡口出发,强行军到达战场攻入伯恩赛德的左翼,将联邦军赶过溪水,阻遏北军当天的最后推进。
(四)当时南军已是全力以赴,不可能再有其他部队投入,麦克莱伦手中却始终握着2万人的预备队不肯投入战场。夜晚来临时两军战成平局,罗伯特·李本想趁夜反攻,但其下属认为南军伤亡太大,极力劝说罗伯特·李撤军。李将军接受部下的意见于第二天晚上撤过波托马克河,麦克莱伦看到南军撤退后得意万分,其傲慢的性格再次显现出来。他没有执行林肯追歼罗伯特·李的命令而放过南军,将本来是一盘占尽优势的赢棋下成和局。如果麦克莱伦把波特的生力军和其他可利用的军队都投入对战斗,必然会把南军打得溃不成军,对此南军的朗斯特将军在战后也表示称“我们被打得一败涂地,只要对方在天黑之前再投入生力军就能俘获我军和全部物资,但麦克莱伦不懂得这点。”这场战役中2名北军和名南军士兵阵亡,另外有1.85万人负伤,其中人受到致命伤,这是内战中伤亡最多的一天。安提塔姆战役一天中阵亡和受伤的人数相当于年美墨战争和美西战争伤亡总数的两倍以上,这样勇猛和牺牲对邦联军来说却是一次战略失利,李前往北部的希望破灭了,他的北弗吉尼亚军团几乎丧失全部战斗力。这是联邦军队则在“七天会战”败绩之后取得第一次重大胜利,林肯趁安提塔姆战役的胜利一鼓作气正式宣布《解放宣言》。虽然内战虽还需再经历两年苦战才能平息叛乱,但林肯发表的《解放宣言》扭转潮流,使之朝着有利于联邦的方向发展。《解放宣言》使联邦一夜之间变成正义之军,解放宣言的发表使得形势决定性地走向北方的胜利,并保全合众国。
弗雷德里克斯堡战役
(一)乔治·麦克莱伦早前曾在多次会战(如河谷会战和半岛会战)中率领联邦军大举入侵弗吉尼亚州,希望能直捣南部邦联的首都里士满。但李将军及其手下多次以出众的战术退却其入侵行动,特别是在马纳沙斯的两场战役中石墙杰克森以寡击众取得决定性胜利,震慑北方政府。及后联盟军采取主动权,渡过波多马克河展开马里兰会战,首次北侵却于沙斯堡之役中遭联邦军阻挡,只能渡过撤退。来到蓝岭东部时联邦军截击联盟军之侧翼或赶在前头的企图,因为速度不及联盟军而告吹。联盟军虽成功溜走但没法进一步打击他们,但至少夺回主动权,可以随时再度出击。不过林肯为麦克莱伦久久未能取得一场决定性的胜仗而感到失望,更因此失去耐性,遂指派安布罗斯·埃弗雷特·伯恩赛德代为统领联邦军。针对此事件的联邦军总司令李将军称感到可惜,因为他本人十分了解麦克莱伦,又担心林肯以后会一次次的撤换司令,直至换到一个自己不熟悉的人。至于雄心万丈的安布罗斯·埃弗雷特·伯恩赛德则决定发动一场新的会战以平定南方的叛乱,他选择首先攻击波多马克河附近的弗雷德里克斯堡,再长驱直入里士满。并开始组建一支大军团,由三个师的12万人组成,其中11.4万人参与弗雷德里克斯堡之役。
(二)大军团右翼由艾德温·萨姆纳率领,其中包括第2军,第9军和1个骑兵师。大军团中军由约瑟夫·胡克少将率领,其中包括第3军,第5军和1个骑兵旅。大军团左翼由威廉·富兰克林率领,其中包括第1军,第6军和1个骑兵旅。第11军和第12军则分别部署在费尔法克斯县府和哈普斯渡口。罗伯特·李将军在这战争中再次担当北弗吉尼亚军团最高司令,士兵总数达7.25万人。其中右翼由詹姆斯·朗斯特里特率领,左翼由托马斯·杰克森率领,还有炮团和骑兵团。重夺主动权的联邦军因为将领撤换一事而空闲起来,驻守于波多马克河以北与联邦军隔岸对峙,两军仅相距不到30英里。此状态自秋天起一直持续至11月5日,安布罗斯·埃弗雷特·伯恩赛德上任开始将10万大军渡河南侵驻于沃伦顿,然后很快地分成3个师。由于尚未清楚联邦军的进攻路线,联盟军的两个兵团分别驻守于拉帕汉诺克河以南的广泛地区。从朗斯特里特麾下之第1兵团驻守的卡尔佩珀县府右侧,跨越蓝岭和弗吉尼亚州的山谷至托马斯·杰克逊麾下第2兵团驻守的温彻斯特。
(三)11月17日联邦军阵营的萨姆纳首先到达拉帕汉诺克河之湄,军队人数超过3万人。此时罗伯特·李、朗斯特里特和石墙托马斯·杰克逊的部队都尚未到场,使整个弗雷德里克斯堡的守军只有人。于是萨姆纳请求得到指示先攻占弗雷德里克斯堡,但伯恩赛德在媒体的压力下变得犹疑和过份慎重,他害怕罗伯特·李的大军一旦比大军团的余下两个师先到达,孤军力弱的萨姆纳可能会遭彻底打败,只有放弃机会下令萨姆纳待在河畔等待。于是3万多人驻守在史丹佛高地之上,4日后南方的朗斯特里特率第1兵团到达弗雷德里克斯堡,很快就收到萨姆纳的招降书,担被朗斯特里特拒绝。罗伯特·李起初希望可以先发制人在北安娜与敌交锋,但见伯恩赛德行军如此缓慢后只好耐心守候。11月25日联邦军的浮桥都到达拉帕汉诺克河一带,但又一次基于某原因的伯恩赛德迟迟不肯派军渡河攻击孤守弗德堡的第1兵团,令数日后石墙托马斯·杰克逊可以安然进城加强弗雷德里克斯堡的防卫。不过联盟军的兵力不是主要集中在城内而是城外,其左翼驻于河边,右翼则登上展望山。这部署令伯恩赛德之后的行动更受限制,选择更少。不过最令他担心的是林肯的催促,如果继续拖延下去恐怕会面对麦克莱伦当初的命运,所以他最后决定采取正面进攻弗德堡。在等待期间有联邦军将领十分焦虑,因为有石墙托马斯·杰克逊于此,正面攻击弗雷德里克斯堡将会十分困难,就计划到河的另一边渡河到达弗德堡东面16公里,但被南方军厄尔利及其骑兵阻挡,只能待回原地。
(四)伯恩赛德想过如果己方进攻失败那么罗伯特·李将会渡河反攻,再次挥军侵入北方,遂先在河边部署大炮门,同时亦可以炮轰弗德堡。罗伯特·李担心会在战场上失利,也开始在城后的荒地部署主力大军,朗斯特里特及其2万人为左翼,与密集的炮兵阵驻守玛莉高地的山顶和一堵石墙后。其炮兵将领亚历山大就曾向朗斯特里特说:“小鸡也别想活着穿过这荒地”而石墙托马斯·杰克逊的第2兵团则守候在玛莉高地以南的群山之上,为联盟军队的右翼。虽然联邦军早于11月就集中在河的对岸,但仍然有不少弗雷德里克斯堡的人民不愿意离开家园,因为已经猜到战火会摧毁家园,而且联邦军可能会抢劫城镇。他们在联邦军分批抵达前后不断要求投降但遭拒绝,期间史丹佛高地上的联邦军开火攻击邦联军铁路与火车,造成弗雷德里克斯堡内极大的恐慌,部分居民最后迟至26及27日联邦军轰城始离开。有居民知道联邦军一定不敢打搅已获自由的黑人及其家庭,就派他们扮作大宅的主人以保护家园,不过由于得到主人公平善待的黑奴不多,故只有很少居民用这方法。而愿意离开家园的都穿过城后的大荒地来到联盟军的阵营后暂住,他们多是女子和小孩等不能作战的居民,部分男子则守候在城中为巷战作最后准备。
(五)12月10日晚上伯恩赛德发出简单的指令要求大军须于次日全面登陆,威廉·富兰克林将会率左翼渡河至弗德堡之南部,埃德温·沃斯·萨姆纳则会率右翼渡河直取弗德堡,约瑟夫·胡克的部下将兵分两路支援左右两翼。然而伯恩赛德没有指示部队接下来要怎样,12月11日在门大炮的掩护下共6万名联邦军已集于拉帕汉诺克河之湄准备渡河登陆,其余的联邦军则驻于不远处。一大清早两支步兵团的工兵团开始在河边筑浮桥,隶属纽约州第50步兵团的工兵团于右翼落下浮桥,左翼的则由隶属纽约州第15步兵团的工兵团负责。对岸的联盟军只有密西西比州第18步兵团的两个连,而且第15步兵团的工兵团受挫而未能落下浮桥,于是联邦军以炮火驱赶邦联军。此工兵团于9时30分完成工作,不过第50步兵团的工兵团亦久久未能完工,因为对岸的密西西比旅的神射手大都部署在城外,密集的齐射一次又一次击退工兵团。密歇根州第7步兵团和马萨诸塞州第19志愿步兵团上前掩护但仍无济于事,13时联邦军愤然拉来一百多门火炮轰炸弗德堡及联盟军阵地,两小时内发射超过0颗炮弹。弗德堡四处起火,周围遍布砾石,只有密西西比军旅仍原地死守。联邦军最后只能派出四支步兵团冒险划船前进,密歇根州第7步兵团及纽约州第89步兵团自愿当先锋,马萨诸塞州第19及20步兵团尾随支援。他们成功登陆后强攻敌军据点,数分钟内俘获31人,击溃河边的守军。
(六)南北双方在城里打了一场罕见的巷战,联盟军边打边退,逐条街道地向后撤。北方虽然饱受四面八方的攻击,但仍然以众多的人数节节推进,甚至一遇到有邦联军在内顽抗的建筑物遂以火炮摧毁。此时朗斯特里特见联邦军已经花了一整天强攻弗德堡而再不能同日进攻荒地后的联邦军阵营,遂指示密西西比军旅于4时30分完全撤出。联邦军在空前激烈的巷战过后占领该城,许多部队对平民财产纵情抢劫。值得一提的是在交战双方中以始终保持良好纪律而闻名的布鲁克林第十四民兵团依旧发扬高尚的品格,拒绝参与抢劫行动。伯恩赛德又基于一些原因而只派1个师渡河入城,其余的打算留待次日。联邦军洗劫弗德堡之举激怒联盟军,但罗伯特·李知道不可以因此而轻易的报复,故选择按兵不动,但派出数个师加强右翼的防卫。
(七)伯恩赛德一早就有意集中兵力先击破石墙杰克森于风景山上的防线,再包围朗斯特里特之兵团。故12月13日上午8时半在大军团左翼的威廉·富兰克林察觉到石墙托马斯·杰克逊的防线有一处缺口后就率先发动攻击,主力为4名宾夕法利亚士兵,由乔治·戈登·米德率领。同行的还有阿布纳·道布尔迪和吉朋师,米德曾要求有更多士兵参与该次攻击但不受接纳。联盟军的防线隐藏在树后联邦军不但看不见联盟军,自己的行踪反而一目了然。采取直线进攻的联邦军起初没有受到任何阻碍,直至中途其左翼与后方遭联盟军官约翰·佩勒姆(麾下的弗吉尼亚州骑乘炮兵炮轰而推进受阻。罗伯特·李将军见后不禁称赞曰:“见到一个如此年轻的人有着这样的勇气真是光荣。”联邦军并没有退却,留下在空地上直至骑乘炮兵的弹药用光才继续推进至联盟军防线码内。托马斯·杰克逊这时下令隐藏在树后的火炮开火攻击,联邦军炮兵反击,其中一颗炮弹击中联盟军的弹药马车,成功打开联盟军防线的一道缺口。米德把握机会率其宾夕法利亚部队带着刺刀一拥而上,穿过缺口与安布罗斯·鲍威尔·希尔麾下马克西·格雷格的卡罗来纳部队交战。当时的浓雾令格雷格无法判断来者是友是敌,而犹疑是否作防卫,直至遭一颗子弹击中阵亡。两军交锋后米德大胜占据高地,俘获联盟军名,其余的联盟军四散。由于开始失去己方炮兵的支援,杰克森又派出伯尼师与厄尔利的骑兵堵塞缺口,导致联邦军后力不继。联盟军转守为攻,把米德的联邦军一步步由高地逼回河边,所幸得到西可和伯尼(同名)的支援,联邦军才挡住联盟军强烈的反攻,以后再没有冲突爆发于风景山上。
(八)联邦军于风景山上失利,令伯恩赛德无法按照原订计划孤立玛莉高地上的联盟军,但他最后还是决定向玛莉高地作一连串的进攻。他和其他的将领都料到此进攻会使联邦军蒙受重大的损失,因为玛莉高地与弗雷德里克斯堡相隔一大片荒地,所以联邦军一步出弗德堡就会遭联盟军炮火从四方攻击。然而不但是因为联盟军的主力都部署在此处,相对弗雷德里克斯堡周围其他的山地的玛莉高地是较为平坦,故联邦军只有向此高地发动总攻击。13日早上埃德温·沃斯·萨姆纳进攻玛莉高地。自13日的早上起由埃德温·沃斯·萨姆纳趁著浓雾仍笼罩着整个弗德堡,率领其大军团的右翼开始作准备。萨姆纳收到的指令与富兰克林早前所得到的相似,伯恩赛德要求他以一整师或更多的兵力攻克玛莉高地,他更吩咐萨姆纳在进攻开始时留待于河流的东部,以免其部下进攻时一向习惯在他们前面领导的萨姆纳会不禁冲上前。联盟军的朗斯特里特麾下拉法叶·麦克罗斯移走巴克斯代尔的密西西比军旅至后防,派出汤玛斯·科布的军旅驻守玛莉高地前方一条破裂的道路——电报路。第24北卡莱罗纳步兵团则守于在科布旅左翼的战壕全长码,前线共有0名联盟军,高地山脉则另驻有人。风吹雾起时萨姆纳下令总进攻开始,大流士·柯奇兵团首先出击,从弗雷德里克斯堡向西出发,目标为码外的玛莉高地。联邦军将要穿过只有三条桥的水道,再在大片荒地上跑向目标——玛莉高地顶上的石墙,然而他们丝毫没察觉到躲在电报路后的联盟军。
(九)联邦军先锋为弗伦奇师麾下内森·金博淮将的旅,此军旅因为花上太多时间于重组阵容而于15分钟内遭邦联军炮火击溃,只能推进至目标的码内。接下来的为约翰·安德鲁斯旅,紧紧跟在金博旅后方但金博旅一撤退,安德鲁斯旅就立即遭敌军的迎面痛击打退,然后弗伦奇派出奥利佛·帕尔默淮将的旅,帕尔默旅虽然加快行军速度但亦无所得。汉考克率部下尾随支援,派出塞缪尔·科希丘什科·祖克、托马斯·弗朗西斯·米格尔的爱尔兰旅和约翰·考德威尔,祖克旅紧跟在帕尔默旅后方一度冲向高地,却一如前三个旅,最终要退下火线。此时荒地遍布尸首以及没有人理会的重伤兵,使撤退更为艰难。接着爱尔兰军旅带上他们著名的绿色旗帜冲向高地,并成功推进至目标的50码内,其中一批更冲锋岛敌军防线的25码内,但付出极为沉重的代价。当晚1人中少于25%的成员回到营地,次日证实全旅只有45%的生还率。但当考德威尔旅亦来到高地时纳尔逊·米连所率的两个步兵团在联盟军右侧成功推进至石墙的40码内,米连遂向考德威尔建议将主力移至右侧,再以刺刀冲锋击破邦联军的防御。虽然考德威尔否决此建议,但奥利弗·奥蒂斯·霍华德同意将率其师向右侧发动攻势。不过同时间弗伦奇和汉考克都希望霍华德会去支援两人的师免受摧毁,令霍华德最终没有攻击联盟军右侧,最后亦不敌联盟军密集的齐发而溃退。
(十)联邦军的第四波攻击是来自斯特吉斯的第9兵团,他们尝试攻击联盟军右翼却也失败,无法对联盟军防线造成破坏。联邦军短时间内都不敢再轻率行动,直到下午14时半伯恩赛德决定发动新一轮攻势,派出约书亚·胡克师进攻高地。胡克察视战场后认定此进攻方向必无成效,遂吩咐丹尼尔·巴特菲尔德暂代指挥进攻,自己赶回军营请求伯恩赛德停止此愚蠢的攻击。当时斯特吉斯所率的第9兵团仍困在荒地上苦战,巴特菲尔德深感自己有责任帮助他们,于是派出查尔斯·格里芬旅。其后大流士·柯奇见格里芬旅亦无法攻上高地,决定派出炮兵团支援荒地上的步兵,但麾下查尔斯·摩根担心炮兵团一上到前线就会到达敌军炮火射程以内。大流士·柯奇大怒后命令罗德岛州第1轻炮团上阵,部分士兵都在部署完成前遭联盟军炮火击伤,最后联邦军成功向联盟军开火,却无法对之造成伤害。早在联邦军刚发动的攻势后不久联盟军的朗斯特里特就开始担心联邦军真的会攻上高地顶部的石墙,遂寄出口信提醒科布在遇到任何危险时务必要撤退,以免守军要承受巨大的伤亡,然而科布回应称自己将不会撤离石墙。同时李将军都同样的顾虑,命麦克罗斯派出麾下约瑟夫·布里瓦德·克肖的北卡莱罗纳团支援科布,后又派出兰塞姆的两支步兵团。此四支步兵团赶到时科布已中弹负伤,由部下送离战场,克肖统率石墙后的守军。
(十一)当石墙后的邦联军有所移动时联邦军误以为邦联军在撤退,安德鲁·汉弗莱不希望机会白白溜走,计划立即率两支旅发动攻击。但行动前他先命令手下装上刺刀,而不要将时间浪费在上弹或开火上。但进攻后不久汉弗莱就已失去0名部下,乔治·赛克斯见状后率师掩护汉弗莱撤离荒地,自己却也遭邦联军猛烈的炮火攻击,只能以地上的尸首作掩护但仍进退不得。未能说服伯恩赛德打消强攻高地的胡克终于返回战场,派出乔治·盖蒂发动新一波的攻势。由于已是黄昏导致拉什·霍金斯旅一直不被联盟军留意,待联盟军发现他们并开火时联邦军立刻撤退,胡克亦停止所有的攻势,不愿再牺牲部下。此役中联邦军队共7个师向玛莉高地发动16次进攻却一无所得,反而承受极沉重的代价,而且无任何一人能够爬上石墙。估计有人伤亡及失踪,其中伤重者两人为将军,分别是乔治·贝亚德和康拉德·杰克森。玛莉高地上的联盟军则只有1人伤亡,李将军因此说“幸好战争是如此骇人,否则我们会打到乐此不疲。”不过联盟军的梅西·格雷和T.R.R.柯布两位将军同告阵亡。在联邦军这16次进攻中爱尔兰旅是众部队中最成功的一个,原因是推进得最远,但因此失去一半的军力。朗斯特里特后来写:“这些孤注一掷和血肉横飞的冲锋,都是完全无望成功的。”伯恩赛德原打算派第9兵团作最后一击,但最后同意与李将军达成协议,于是联邦军队撤离弗雷德里克斯堡。
(十二)虽然李将军在城后的荒地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他却一直非常担心那些没有离开弗雷德里克斯堡的南方居民,果然居民都因为房子被联邦军破坏而责怪李将军。12月13日入夜后荒地上满是没人照顾的北方伤兵,其呻吟声打动19岁的邦联军理察·萝兰·柯克兰。柯克兰为南卡罗来纳州第二志愿步兵团之成员,于战役中驻守玛莉高地下的那堵石墙,他问准约瑟夫·布里瓦德·科晓后带了食水冒险爬出石墙找寻有需要的联邦军。起初因为科晓拒绝柯克兰带上白旗与联盟军对峙的联邦军见人影就立即开火,直至发现其善心后联邦军停火。欢呼声从双方传出,理察就此受命为“玛莉高地的天使”。由联邦军将领约书亚·劳伦斯·张伯伦率领的缅因州第二十自愿步兵团与其他联邦军一样没法越过荒地冲破联盟军的阵线,但他们花了一整天以战地上的尸首作掩护,并与联盟军对峙。当晚根据不少兵士和张伯伦的日记和回忆录,天空出现在弗吉尼亚州极为罕见的极光。玛莉高地以南的一座山丘原名为电报山;,经此一役人们因为李将军长驻该地而改称之为李之丘。李之丘是弗雷德里克斯堡一带海拔最高的山丘,所以被选中作为联盟军的总部,战斗时第1兵团的皮克特师驻守此地。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一)南军统帅罗伯特·李在年9月行安提塔姆会战中被北军击退,12月罗伯特·李在弗雷德里斯克堡战役中击败北军。年9月22日林肯发表预备性的解放宣言,宣布假如在年1月1日以前南方叛乱者不放下武器,叛乱诸州的奴隶将从那一天起获得自由。消息传到南方后成千上万的奴隶逃往北方,英国工人阶级也展开支持北方的运动,迫使英国政府放弃原来的干涉计划。南北战争爆发后相当多的黑奴自愿为自身自由而协助联邦作战,但对如何处理占领地黑奴观点上仍有所冲突。林肯一开始收回某些将军自行发布的解放黑奴命令,而此政策严厉执行则造成逃亡黑奴必须回到他们南方主子那儿,但年3月13日邦联政府禁止所有联邦军指挥官遣返逃亡黑奴,如此影响《年逃亡奴隶法》的废除。年4月11日国会宣布联邦政府将保障释放黑奴的奴隶主,所有在华盛顿的黑奴于年4月16日获得解放。年7月19日国会废止联邦领土上的奴隶制度,如此使美国最高法院于年《得福德·史考特诉桑福德案》作出的决议失去效力,此决议曾导致国会一度无权监督国土上的黑奴制度。
(二)林肯曾宣称自己没有宪法赋予的权力解放黑奴,此外解放黑奴是种具有风险的政治行为,因为仍有部分畜奴州效忠于联邦,且战争初始的目的集中在保护联邦的完整而非解放黑奴。基于如此的这份宣言当时只是份由林肯自己理解为以三军统帅的身份所发表的军事命令,而非由国会公布具同等地位的法案或宪法增修条文。有些论点认为解放奴隶宣言本身乃违宪,而且是种领袖扩权指挥军队行动,非创造新法。解放奴隶宣言也把解放黑奴的同意权让渡给联邦军队,这难得的机会将使曾为奴隶的黑人受惠,也让北方人获得额外的人力资源而南方人却直到战败前几天还无法仿效。林肯第一次与其内阁讨论宣言是在年7月,但考虑到此举对政治的种种影响(包括对联邦内的畜奴州),他觉得在发布前需要场联邦军的胜仗。在安地潭之役联邦军队击退邦联对马里兰州的进犯后他于年9月24日发布一份准备宣言,而最终的宣言则于隔年1月发布。解放奴隶宣言自身受限于对奴隶制度的立即效用,仅能在联邦纳入控制下的邦联领土上生效,边界州(德拉瓦州、肯塔基州、马里兰州、密苏里州和西维吉尼亚州)的奴隶制度因其仍效忠联邦而丝毫不受影响。国务卿威廉·亨利·西华德曾于评论中谈到:“我们表达对奴隶制度的同情手法是解放那些我们管不著的奴隶以及奴役那些我们能解放的人们。”任何脱离联邦的州只要在宣言生效前重新加入联邦(或仅仅送他们的国会议员回华盛顿)便具有等同边际州的地位,并至少在当下能保有奴隶制度,虽然马里兰州、密苏里州和西维吉尼亚州早在年美国宪法第13号修正案批准解除全国奴隶制度的合法性以前便通过内部政治运作逐步废除奴隶制度。
(三)年1月1日美国总统林肯正式实施解放黑奴宣言,整份宣言分成两个部分发布,第一部分发布于年9月22日,是份概述第二部分目的的准备公告;第二部分正式生效于年1月1日,此时正处于南北战争的第二年。第二部分包含亚伯拉罕·林肯的声明,所有脱离联邦并回到联邦掌控下的州之奴隶最迟于年1月1日后当被解放。有十个州的名字在第二部分公布时被逐一提及,可有意忽略马里兰州、特拉华州(当时皆未脱离联邦)、田纳西州(已确实在联邦控制之下)、密苏里州以及肯塔基州(已存有几个被联邦接受的派系政府,但仍未正式脱离联邦),特别豁免权由48个连署成立西维吉尼亚州以及其他被举列的维吉尼亚州郡表述,另外还包含纽奥良和几个被列举为联邦掌控之下的路易斯安那州郡。
(四)除了对黑奴有限的立即效果外此宣言象征北方人的战争目的改变,重整联邦不再是战争唯一的目的,这代表一个迈向废除全联邦奴隶制度的重要阶段。此外有些黑奴因宣言而立即重获自由,这些在联邦边际线脱逃且为联邦军队称作“战争违禁品”的黑奴被带到走私管制营区,当宣言生效后他们在半夜被告知可以自由离开。另外佐治亚州外海的岛屿在战争期间为联邦海军所占领,故当地白人多逃回美洲大陆留下黑奴在此生活,海军将官当他们的面读诵宣言并告知他们自由了。军队里对此宣言的反应各有不同,部分单位差点发动兵谏,有些则因听说此宣言而集体开小差。其他单位盼望该理想能立法通过使其更显尊贵,为此至少一个单位采用格言:“为联邦与自由”。而对联邦而言黑奴问题是“战争发动机”的一部分,这些黑奴负责生产和存备食粮、修复铁路、在农田与工场中作工、运输船只、挖矿、建筑防御工事以及从事看护工作和一般劳工。为了激发邦联内部黑奴们的不满,数以百万份的《解放黑奴宣言》在联邦占领的邦联属地流传,而且如同期望般。此消息透过口传方式迅速散播,并燃起人们对自由的希冀和造成大众的混乱,以及鼓励许多黑奴起身脱逃。在海外如同林肯的期望,此宣言使他国民意转而支持联邦终结奴隶制度的承诺,这种转变粉碎邦联政府获取他国官方承认的希望,特别是与英国。如同亨利·亚当斯所言:“《解放黑奴宣言》比我们之前的胜仗与外交策略做得更多。”
(五)战争末期美国共和党中的废奴论者推断一旦战争结束后《解放黑奴宣言》将可能被解读成一份违宪的战时命令,故他们千方百计想保障所有黑奴的自由,而非仅止于宣言赋予的解放。在此压力下林肯以自己在年的总统选战作为自己将通过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废除全国奴隶制度的赌注,林肯的选战获得马里兰州与密苏里州分裂票数支持,马里兰州于年11月1日生效的新宪章废除奴隶制度。赢得连任后林肯强力催促“跛鸭的”第38届国会在第39届国会集会立即通过宪法修正案,年1月31日国会通知各州议员批准将成为美国宪法第13号修正案的法案,其禁止美国国土上任何的畜奴行为。年12月6日修正案为足够多的州所认可,其作为一个实行的法条,至今为止肯塔基州是全美唯一不为修正案以外方式解放黑奴的地方。
宅地法
(一)除解放宣言外林肯政府还实行一系列革命措施和政策,~年林肯实行武装黑人的政策,因此成千上万黑人报名参加北方军队,其中主要是南方逃亡奴隶。年5月颁布的《宅地法》规定一切忠于联邦的成年人,只要交付10美元的登记费就可以在西部领取64.74公顷土地,在土地上耕种5年后就可以成为这块土地的所有者。林肯政府严厉镇压反革命分子,清洗军队中南方代理人。年林肯开始实行征兵法以代替募兵制,增强北方的兵力。同时林肯调整军事领导机构,实行统一指挥,任命有卓越军事才能的格兰特为全军统帅。其中《宅地法》这一措施从根本上消除南方奴隶主夺取西部土地的可能性,同时也满足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大大激发农民奋勇参战的积极性。美国独立后联邦政府对西部土地实行国有化,并决定按地段分块出售以增加政府的收入,偿还国债和满足土地投机者的要求。但出售土地单位面积大、价格高,西部移民无力购买,因而展开长期争取无偿分配土地的斗争。由于南部奴隶主的阻挠,直到内战前无偿授予移民土地的法案均被参议院否决,南部奴隶主的政治代表退出国会后,林肯政府得以实现共和党提出的宅地纲领。此后国会众议院和参议院于年2月28日和5月6日先后通过宅地法,5月20日林肯颁布此项法令。
(二)《宅地法》还规定一项折偿条款,如果登记人提出优先购买的申请,可于6个月后以每英亩1.25美元的价格购买之,这一条款后来被土地投机者所利用。据统计依据《宅地法》以及其补充法令,联邦政府到年有2.5亿英亩土地授予移民。《宅地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西部垦殖农民的土地要求,确立小农土地所有制,从而为美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它的实施也鼓舞西部农民反对南部奴隶主的斗争,遏制奴隶制种植园向西扩展。而《宅地法》影响最深的是促进西部的开发,从年至年至少有六十万个家庭从中得到好处,而且数以计千的美籍非裔从南方迁到堪萨斯州,他们被称为”逃离的人们“。在南北战争中西部农民为联邦军队输送半数以上的士兵,并提供充足的粮食,对北方取得战争的胜利起到重要的作用。林肯颁布的《宅地法》把屠杀印第安人的活动推向高潮,该法规定每个年满21岁的美国公民只需缴纳10美元登记费,就能在西部获得不超过英亩的土地。在土地和赏金的诱惑下白人纷纷跑到印第安人所在区域展开大肆屠杀,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将军谢尔曼甚至留下一句名言:“只有死的印第安人才是好的印第安人。”
钱斯勒斯维尔战役
(一)自内战开始以来林肯只是执意依据"宪法原则"而战,即是只求实现联邦完整统一,而不涉及废奴之事。又加上交战一年多来双方虽然各有胜负,但总的来说是南方胜得多些。一开始时林肯的做法深得民心,更有利于稳住尚留在联邦之中的四个蓄奴州不使他们叛离,所以一开始从大局考虑,不涉及废奴之事。这时民众还能理解,但是内战进行一年多后南方奴隶主不仅没有和解的意思,而且气焰嚣张,面对这种情况民众对林肯的政策开始产生异议。况且民众踊跃参军,原本是出于义愤,既要恢复国家统一,更要消灭灭绝人性的奴隶制。英国和法国极力想染指美国内战,而且表示要站在南部同盟一边。如果不能迅速将南方打败,一旦英法两国介入情况会更严重。于是各地民众纷纷游行、集会、投递请愿书,要求总统以大局为重,不要回避废奴之事,而且还要果断施政、有所创举,如解放黑奴、允许黑人参军、给民众以土地、严惩在后方为害的歹徒、撤换无能的将领等等。
(二)年5月林肯总统顺应民意毅然颁布《宅地法》,宣布凡是忠于联邦的成年人只要交付10美元便可在西部领得土地英亩,耕作5年之后该土地便归其所有。《宅地法》颁布后受到民众的热烈欢迎,但民众也认识到如果不打败南方使联邦统一,那么《宅地法》也难以实行,于是很多人报名参军。过了两个月后林肯又颁布《没收法案》,规定凡是背叛联邦的人其家产全部没收,其奴隶也全部解放。总统有权招募奴隶平叛,此法也受到民众的欢迎。年9月24日林肯发布预告式的《解放宣言》,预告自1月1日起解放南部叛乱各州的奴隶,所有黑奴都将成为自由人,可以参加美国陆海军。天之后(即年1月1日)林肯正式颁布《解放宣言》,林肯此举虽然冒了很大风险,但是却意义深远。为自由而战成为振奋人心的战斗口号,为战争注入了新的活力。奴隶们为自由所吸引越过了联邦分界线,大批黑人入伍参加对南部同盟的作战。
(三)联邦军虽在弗雷德里克斯堡战役中被打败,但仍有大量的军人愿意继续战斗,联邦政府遂组织一支更强大的13万大军并由约瑟夫胡克率领。胡克这次很有准备,他的部队不但会守夜,而且他行军一点也不慢,神出鬼没的他令整个南方人心惶惶。李将军这时只有6万人,但山后的联邦军第11军毫无防卫,石墙杰克逊就决定用最强的力量去攻击敌人的这个最弱的缺点。李将军都十分信任石墙杰克逊可以担当此任务,让他率领2万多人完成这行军,这也是石墙杰克逊与他以前的很多次比较最大规模且最伟大的一次。联盟军由清晨开始出发,走了近12英里的路后终于在下午5时到达第11军的营地附近的树林裏,他们都已经十分累,因为中途只停下来饮水一次。数次联盟军亦被一些联邦军发现,并互相开火攻击,但联邦军向来都弄不清联盟军的意图。尤其是石墙杰克逊,他行军极其快和神秘,联邦军这一次推测是李将军和联盟军正在撤离。联盟军得到命令后一举进攻,一个个的军从树林裏冲出,石墙杰克等人亦骑马跟随。他看到部队中有十来个弗吉尼亚军校的学生和教师,就对手下说:“今天将会是弗吉尼亚军校扬名立万的日子!”动物都被吓跑了,它们冲入第11军的营地。第11军的人并看不到什么危险,更认为这是打猎的大好机会,直到紧紧跟随的联盟军冲来后联邦军才知道要拿起武器。联邦军并没有立即落荒而逃,他们的防线已经被攻破,但他们仍边打边退,终于联邦军一个个营地被攻占。
罗伯特·李
(四)天空可快要黑漆漆的,而且联盟军对当地的地形毫不认识。但石墙杰克逊说联盟军要一直追击敌人,使敌人不会重组军力,所以他们一直追杀联邦军且直到天黑。但联盟军早已攻占三英里的路,即是他们一日走15英里。石墙杰克逊连安伯洛斯希尔的劝告也听不入耳,甚至派人跟随他,确保希尔一直追击敌人。然后石墙杰克逊计划发动夜间攻击,但当时根本就没有什么夜间攻击,而且这极大胆的计划害死他。石墙杰克逊与众将军外出巡视时走入联邦军的营地,他们回程时刻意走另一条路,从营地的另一端返回。但一批担心有联邦军会突击的联盟军(北卡罗莱纳第18团)守候在附近,当众将军骑马回军营走过时这批联盟军在75码外立即开火。双方射中不少人,有人当场死亡,不少人受了伤,包括石墙杰克逊。他中了三颗点69子弹,最后众人冒著枪林弹雨救了他。他最后并没有死去,伤口亦可以复原(要切除一只手),但很快医生同时发现杰克逊得了肺炎,可能是并发症。现在的医界认为杰克逊有贫血而引起肺炎,但医学不高明的19世纪,即使再高明的医生都只可以知道杰克逊得了肺炎,但不知道如何救活他。)杰克逊的身体虽已不能再上战场,但他的精神仍在联盟军的心裏。他们一边战斗一边高叫记住杰克逊,联盟军最终在这钱斯勒斯维尔战役中大败敌人。
(五)杰克逊的身体愈来愈虚弱,开始神智不清。临终时他突然瞪大眼开口说出命令,鼓励他的军队前进,犹如他正身在战场上。最后他放松下来轻轻的说:”让我们渡河,在树荫下休息吧。”然后他就永远的闭上眼睛。他的葬礼在弗吉尼亚州举行,而之前在里士满联盟军亦为他举行一个极隆重的葬礼。这一种极隆重的葬礼后来只有林肯可以有,至于他的一医院,那块地就成了圣地。虽然杰克逊死了,但他的功绩大大的鼓舞其他南方人。特别是李将军更决定要侵入北方争取英法两国的支持,于是率军北上。这时联邦军亦有所准备,派军南下。双方就在一座小城相遇,此小城就是葛底斯堡。
葛底斯堡战役
(一)联盟军的罗伯特·李将军率所部北弗吉尼亚军团于钱瑟勒斯维尔战役击败联邦军的波托马克军团后不久决定二次北侵,此行动可打乱联邦计划中的夏日选举,可能帮助被围于密西西比维克斯堡的守军脱困,并使联盟军就食于边界之外的北方丰饶农场,以让饱受战火蹂躏的弗吉尼亚获得必要的休养生息。李将军所部可同时威胁宾夕法尼亚的费城、马里兰的巴尔的摩以及华盛顿特区,并鼓动此刻正于北方成长中的和平运动。于是李将军的部队于年6月3日开始自弗吉尼亚的弗雷德里克斯堡北移,为使其指挥更有效率的李将军将麾下两个军重组为三个新的军。詹姆斯·朗斯特里特留任第一军军长,之前阵亡的“石墙杰克逊”中将的军一分为二,原第二军划归理查德·S·尤厄尔中将辖下,而新的第三军由安布罗斯·鲍威尔·希尔中将指挥。联邦军的约瑟夫·胡克少将辖下的波托马克军团由七个步兵军、一个骑兵军和一个炮兵预备队组成,总兵力超过9万人。
胡克少将因钱瑟勒斯维尔战役惨败又于李将军第二次北侵时怯战,亚伯拉罕·林肯总统迅以乔治·米德取代其职。战役中双方骑兵的第一场主要战事于6月9日发生在近弗吉尼亚库尔佩珀的布兰迪站,由詹姆斯·尤厄尔·布朗·斯图尔特率领的联盟军骑兵几乎败北,但斯图尔特将军终能克敌制胜。然而在这场内战中最大一场的骑兵战斗中,联邦军在马背上的战士们首次证明自己可以比南方的对手更加优秀。六月北弗吉尼亚军团渡过波托马克河,进入马里兰,在击败弗吉尼亚温切斯特与西弗吉尼亚马丁斯堡两处的卫戍部队后尤厄尔的第二军于年6月15日开始渡河,希尔与朗斯特里特的部队则于年6月24日至6月25日间尾随其后。胡克的部队紧蹑其踪,持续横亘于李将军的部队与华盛顿间,联邦军于年6月25日至6月27日间渡河。
(二)于此同时在一次颇受争议的行动中李将军允许斯图尔特将军率领一部分的骑兵巡行联邦军周围,李将军的命令让斯图尔特将军绰有余裕,而在斯图尔特将军的骑兵长久脱离战场,以及在其余的骑兵失于承担更积极的角色上,两位将军皆应负责。斯图尔特将军连同其三旅精锐之师于向葛底斯堡推进的紧要关头及战斗开始后两天内皆不在战区中,年6月29日李将军的部队深入自钱伯斯堡至卡莱尔的弧形区域中,两地分别位于葛底斯堡西北方28英里(45公里)处和30英里(48公里)处,接近宾夕法尼亚的哈里斯堡和位于萨斯奎汉纳河畔的赖茨维尔。胡克将军于历经弗吉尼亚哈珀斯渡口防务的争论后自动请辞,林肯总统以及一直想找理由摆脱胡克的亨利·韦杰·哈勒克总司令马上接受辞呈,并以第五军的乔治·米德少将于年6月27日至6月28日间取而代之。年6月29日李将军得知波托马克军团已渡过波托马克河后下令将部队集结于宾夕法尼亚的卡什敦附近,位于葛底斯堡以西8英里(13公里)处的南山东麓。年6月30日希尔将军的部分军队进驻卡什敦时,辖下劲旅之一的詹姆斯·佩蒂格鲁将军所指挥的卡罗莱纳那部队冒险直趋葛底斯堡,佩蒂格鲁将军的上司亨利·希斯少将于其回忆录中称佩蒂格鲁将军为的是到城中搜寻大量的鞋类补给,但此一解释的真实性大受史学家的怀疑。当佩蒂格鲁将军的部队于6月30日抵达葛底斯堡时发现约翰·比福德准将所部联邦军骑兵驻扎于城西,佩蒂格鲁将军未与之交手便转回卡什敦。当佩蒂格鲁将军将所见告知希尔将军及赫思将军时两位将军皆不相信城中或四周驻有大批联邦军,而怀疑那只不过是宾州的民兵。尽管李将军曾下令于全军集结前避免战斗,希尔将军决定于次日清早发动武力侦察以查明前方敌军的规模与战力。7月1日星期三早晨5点希斯将两个旅派遣至葛底斯堡进行侦察任务,葛底斯堡命运三日正式开始。
(三)约翰·比福德将军体认到葛底斯堡正南方高地的重要性,明白该处一旦落入联盟军控制,米德将军必定得极为费力才能驱逐他们。他决定利用城西三道山脊(绅士山脊、麦克佛森山脊与神学院山脊)依托有利的地形以自己的小部队迟滞优势的南方大军,争取时间以待步兵抵达并占据城南的有利防御阵地,即墓园岭、墓园山脊以及寇普岭。赫思将师分为两旅行进,分由詹姆斯·J·阿彻和约瑟夫·戴维斯两位准将率领,沿钱伯斯堡小路两侧分为纵队向东推进。年7月1日早晨7点30分赫思的两旅于城外3里(5公里)处遭遇沿线布防的骑马哨兵之轻微抵抗,后来遭遇威廉·甘布尔上校所率的骑兵旅,甘布尔上校的骑兵们果断地下马战斗抵御,持卡宾枪于栅栏后以突发而精准的枪法发挥拖延战术。早上10点20分联盟军已压迫联邦军骑兵队向东推进至麦克佛森山脊一线,而第一军(由约翰·雷诺兹少将所率)的前锋终于抵达。在山峰以北戴维斯暂时战胜莱桑德·卡特勒准将所领的旅,但在对一条切进山脊的未完成铁路路基附近采取行动后,因伤亡惨重而遭击退。在山峰以南阿彻旅攻入赫布斯特树林,所罗门·梅雷迪斯准将所率的铁旅不费力的打败阿彻,俘获数百人,包含阿彻本人在内。战斗初期雷诺兹将军指挥部队与炮兵布防于树林以东一侧,他坠马后随即因一颗子弹自左耳后方贯入而阵亡,布鲁克林第十四民兵团此时正好经过约翰·雷诺兹少将倒下的地方,于是第十四团立刻抽出人手,有幸将雷诺兹少将的身体从田野抬到葛底斯堡镇。
(四)第一军由阿布纳·道布尔迪准将代行其职,于钱伯斯堡峰一带持续战斗至下午12点30分。战斗于下午2点30分再起,是时赫思全师会同各由佩蒂格鲁和约翰·M·布罗肯伯勒上校所率的二旅全力进攻。佩蒂格鲁的北卡罗莱那旅上阵攻击印地安那第十九旅的侧翼,并迫使铁旅回防。北卡罗莱那第26旅(为军团中人数最多的旅,将近人)伤亡惨重,在战斗首日后仅人生还,三日的战斗结束后仅余60人尚可作战。铁旅缓慢地自林中向墓地山脊推进,希尔会同威廉·多尔西·彭德一师发动攻击,第一兵团被迫行经马丁路德神学院校地及葛底斯堡的街道回防。在西进的战斗进行同时尤厄尔的第二军原向西行军至卡什敦,以应李将军在该城附近集结的军令,此时在卡莱尔与哈里斯堡的道路上转向朝葛底斯堡方向南行。而当时联邦军第十一军(由奥利弗·O·霍华德少将率领)自南而北抢进巴尔的摩小路与坦尼城公路,当日刚过中午联邦军于葛底斯堡的西方、北方与西北方构成半圆形的阵线。不幸的是联邦军兵力不足,布防于葛底斯堡以北的卡特勒将军但其右翼空虚,而第六军于战线最左端的一师未能及时补强前线,迫使道布尔迪将军投入其预备队以保持战线完整。下午2点左右第二军的罗伯特·E·罗兹和朱巴尔·安德森·厄尔利所率两师粉碎分别据守于城外以北及西北的第一和第六兵团外围,爱德华·A·奥尼尔与小艾尔弗雷德·艾弗森所部两旅攻击约翰·C·鲁滨逊准将所部,据守桦树岭以南的第一军辖下一师伤亡惨重。厄尔利师因弗朗西斯·C·巴洛准将之失误而得益,巴洛准将率所部第六军辖下一师向突出于军团战线之外,易招来多方攻击的布罗瑟高地推进。厄尔利所部切进联邦军右翼所在的巴洛师,巴洛准将负伤被俘。
(五)联邦军城外北边及西边的据点皆告陷落,霍华德将军下令撤至城南的墓园岭高地,驻防于当地的阿道夫·冯·施泰因韦尔所部为兵团预备部队。李将军明白联邦军据有该高地所可能发挥的防御力量,他命令尤厄尔将军‘如果行得通’就拿下墓园岭,尤厄尔将军决定不发动势,史家认为此举错失良机。年7月1日的战斗中2.5万联盟军面对1.8万名联邦军,7月1日夜至7月2日白天间两军其余的步兵皆抵达战场,联邦军方有第二军、第三军、第五军、第六军和第十二军。联盟军则是皮克特师,朗斯特里特军第三师一早自钱伯斯堡启程,当日稍后抵达。联邦军防线自城外东南方的寇普岭起,向西北延伸至城外正南的墓园岭,再沿着墓园山脊南伸两里(3公里)止于小圆顶以北。第十二军之大部驻防于寇普岭,第一军与第六军残部扼守墓园岭,第二军防护北墓园山脊一半地区并由第三军掩护其侧翼,这条联邦军防线俗称“鱼钩”。联盟军的战线平行于联邦军防线,相距约一里(1米),自神学院岭开始西向横过城中,再弯向东南方至与寇普岭相对之高地。于是联邦军处于内线作战的态势,而联盟军则为长达5里(8公里)的外线作战。
(六)李将军的年7月2日作战计划为,以朗斯特里特将军的第一军进占有利位置后潜攻联邦军左翼,向北跨过耶米特斯堡公路以动摇联邦军防线。攻击实际上由约翰·胡德与拉斐特·麦克劳斯两师发起,希尔将军所部第三军辖下的理查·安德森所部一师紧随其后,以雁形展开攻势,防止米德司令调动中央的兵力以巩固左翼。在此同,第二军下属爱德华·约翰逊与厄尔利两师佯攻寇普岭与墓园岭以牵制联邦军兵力调度,若时机恰当则此一佯攻将转为全面进攻。然而李将军的作战计划所根据的情报有缺陷,斯图尔特将军于战场缺席使情况更形恶化,原定推进至联邦军左翼以外进行侧翼攻击的朗斯特里特将军左翼一师由麦克劳斯将军指挥,在行进的途径中有丹尼尔·西克尔斯少将所部第三军横亘其间。西克尔斯将军不满意划给他的墓园山脊南端防区,见及西边半里(米)处的高地更有利于炮兵发挥火力,于是违令而命其所部移动至耶米特斯堡公路沿线高地。这条新防线自魔鬼穴起西北延伸至雪菲农场的桃子园,再东北向顺着耶米特斯堡公路至卡多利农场止,在桃子园构成一个难以防守的突出据点。而安德鲁·A·汉弗莱斯准将和戴维·B·伯尼少将所部两师分据耶米特斯堡公路沿线及南端易受双面夹攻,且兵力分散于超出其部队可有效抵御的长长防线中。
(七)朗斯特里特将军的攻势原应轻而易举,然而他获得李将军同意坐待辖一旅之众抵达,而该旅在行进途中于小圆顶发现联邦军通信站,因后退迂回以避免暴露行踪又浪费不少时间。胡德与麦克劳斯所部两师直到下午4点及5点方各自发动攻势,朗斯特里特将军所部各师一头撞进第三军防区,米德司令派出第五军全军、第二军辖下的考德威尔师、第十二军大部、外加刚到达的第六军之一部赶赴增援。连番激战发生于魔鬼穴、麦田与桃园,第三军实质上全军覆没,西克尔斯将军本人因遭炮弹削过腿部而必须截肢,考德威尔所部一师于麦田逐一被歼。安德森所部一师于下午6点开始进攻,抵达墓园山脊峰顶,但在第二军的反击之下无法坚守。同时第五军的斯特朗·文森特上校以一旅的兵力死守联邦军的重要高地——小圆顶,他以劣势的五团兵力挺住联盟国军胡德师所属各旅的反复攻击,米德司令辖下的工兵司令古弗尼尔·K·沃伦准将早知此高地的重要性,就在胡德将军的部队开到之前不久派遣文森特上校所部之旅、哈佐特的炮兵连和纽约第团扼守此地,死守小圆顶以及缅因第廿步兵志愿团的肉搏冲锋为内战中最动人的一章。
(八)下午点左右约翰逊师对寇普岭进行迟到的攻击,带头展开第二军的攻势。岭上的守军为联邦军第十二军,但大部分已被调集至左方以抵御朗斯特里特将军的进攻。岭上当时所余兵力为乔治·S·格林准将率领的纽约部队,由于格林将军前此坚持构筑坚强的防御工事,又获得第一与第六军的增援,所以格林将军所部抵挡住联盟军的攻击,而联盟军占领联邦军于岭上低处放弃的部分工事。入夜后厄尔利所部两旅于东墓园岭攻击联邦军第十一军,安德鲁·哈里斯上校守军率第一师第二旅竭力抵抗但伤亡过半,但厄尔利将军失于增援所部攻击联邦守军,而罗伯特·E·罗兹少将率尤厄尔师剩余的兵力沿墓园岭西进助攻不果。联邦军内线作战的态势使各级指挥官迅速调动部队至关键地区,而联邦守军于获得第二军的增援后得以守住东墓园岭,厄尔利将军所部被迫撤退。斯图尔特将军率其四骑兵旅于当日午后近黄昏时抵达葛底斯堡,但在第二天的战事中无所作为,韦德·汉普顿之旅于葛底斯堡东北方的亨特斯敦与乔治·卡斯特的密歇根骑兵发生遭遇战。李将军希望于7月3日星期五以前日的计划重新展开攻击,朗斯特里特将军攻联邦军左翼,而尤厄尔将军攻寇普岭。然而在朗斯特里特将军尚未预备好之前联邦第十二军团于拂晓对寇普岭上的联盟国军施以重炮轰击以夺回工事,当地联盟国军接连发起两波攻击,在苦斗七个多小时后于上午11点左右停止攻击。李将军于是被迫改变计划,由朗斯特里特将军指挥辖下由皮克特率领的弗吉尼亚师,加上由希尔之军分出的第六旅攻击联邦军防线正中央由第二军把守的墓园山脊,联盟军于攻击时将集中所有堪用的大小火炮轰击敌军各据点以削弱其防线。
(九)下午1点左右联盟军门加农炮同时开火,波托马克军团为节省弹药以应付接下来必有的步兵进攻,并未马上开火还击,而是等了15分钟后才以80门左右的加农炮参战。北弗吉尼亚军团严重缺乏炮弹,且这番连续轰击并未对联邦守军的据点产生太大的影响。炮击于下午3点左右平息,12南军士官兵跨出工事冲向四分之三里(1米)以外的墓园山脊,史称“皮克特冲锋”。由于联邦军来自墓园岭与小圆顶以北的侧翼炮火猛烈,第二军又于联盟国军进逼时以前膛来福枪射击并发射榴霰弹,攻方有近三分之一的兵员未能生还。联邦守军的防线于一称为“天使”的低矮石栅处,一片灌木丛的北方,曾暂时动摇断裂,但增援部队迅速补上缺口击退联盟军的进攻。皮克特冲锋是葛底斯堡战役最后的高潮,据说此次冲锋的令人震惊的高伤亡率甚至连李将军都深受震撼,当部队败退时李将军策马在伤亡惨重的子弟兵间穿梭,口中不停说道:“这都是我的错,弟兄们这都是我的错”。
年7月3日发生两场大型骑兵遭遇战,斯图尔特将军受命卫戌联盟军左翼并做好扩充战果的准备,在步兵登上墓园岭后侧攻联邦军的右翼,同时打击其辎重与通讯线路。在葛底斯堡以东3里(5公里)处斯图尔特将军的骑兵部队遭遇戴维·麦克默特里·格雷格准将所部一师和卡斯特的旅,在马背上打出一场传奇性的战争,包含马背上的徒手肉搏。卡斯特率领密歇根第一骑兵队冲锋陷阵,牵制住汉普顿所部一旅,阻挡斯图尔特将军达成迂回敌后建功的目标。在皮克特冲锋之后米德司令命贾森·基尔帕特里克准将对朗斯特里特兵团位于大圆顶西南方的各步兵据点发动骑兵攻击,埃隆·法恩斯沃思准将抗议此举无谓但仍遵命行事。法恩斯沃思将军于攻击中阵亡,所部伤亡惨重。
(十)双方总共损失5.1万兵员,包含阵亡、受伤、失踪、被俘者。超过名阵亡战士的遗体躺在夏日的艳阳下亟需尽快掩埋,0匹战马尸骸于城南堆栈火化,镇民因恶臭而作呕。葛底斯堡战役也因此以南军失败告终,南军在战役中伤亡2.8万人,北军伤亡2.3万人。双方大军于年7月4日在这片血腥的战场上相互对峙一天,同日维克斯堡战役结束,联盟国守军向尤里西斯·格兰特将军请降。李将军改组其战线转为防御态势,希望米德将军进攻,联邦军司令谨慎的决定不冒此险,此一决定使他日后饱受责难。年7月4日北弗吉尼亚军团于滂沱大雨中沿哈吉斯城公路撤离葛底斯堡后战斗结束,联盟国军转进弗吉尼亚,米德司令的波托马克军团尾随追击,以为最多在半途便可截获敌方主力。大雨淹没波托马克河,将李将军的大军困在河流北岸,但当联邦军主力赶到时联盟军已作好渡河准备。
年7月14日于瀑布区的断后作战为葛底斯堡战役最后一役,为长串的死伤名单再添一笔,包含伤重不治的佩蒂格鲁将军。联邦军清理战场后在战场上找到遗留下的步枪共支,而当时的前膛枪射击步骤繁杂,若操作顺序错误即会成为不发弹或无法进行下次装填,士兵因为紧张或没注意到枪支未击发且未进行故障排除就又装填,便会造成重复装弹的状况发生。据统计在这支步枪中枪管中还有子弹的共有2.4万支,其中还有一颗弹头的有支,误塞两颗弹头的约有10支,塞了三到十颗弹头的约有支,最高记录是有一支来福枪被装填23颗弹头。葛底斯堡战场遗迹于四个多月后声名依旧,当时葛底斯堡国家公墓揭幕上亚伯拉罕·林肯总统于其葛底斯堡演说中为国家重新题献这场艰苦的内战,表述南北双方所有在葛底斯堡阵亡的将士皆非无谓牺牲的理想。
#世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