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起源
(一)俄罗斯帝国的历史起源最早可追溯莫斯科大公国诞生之初,莫斯科大公国以莫斯科城而出名,其民族主要为俄罗斯人。作为东斯拉夫人一支的俄罗斯人是一个善于流动的民族,早期生活在西起德涅斯特河、东到第聂伯河、南达黑海北岸的东欧平原上,这块土地的地理概貌以森林与沼泽交错、河流纵横、砂质黏土为主。年来自华夏北方蒙古草原的蒙古人在入侵欧洲东北部地区,年蒙古攻占基辅建立金帐汗国。由弗拉基米尔大公国分封出来莫斯科公国开始进行割据,并讨好蒙古人。
莫斯科大公国
莫斯科大公国时期
一、伊凡一世
伊凡一世
(一)伊凡一世是莫斯科大公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的儿子,年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去世后伊凡一世继任莫斯科大公。年蒙古人攻灭基辅罗斯建立金帐汗国,伊凡一世利用莫斯科优越的地理优势和以往积累的财力贿赂的金帐汗国统治阶层,从而免得蒙古人的摧残。伊凡一世又站在对清算封建分裂势力有利的教会一方抑制莫斯科大公国邻近的各公国,可谓是富于谋略、狡猾残忍。年特维尔公国的市民杀害负责收集税收的蒙古官员,金帐汗国君主月即别汗派五万人给伊凡一世命令他对特维尔公国进行镇压,伊凡一世欣然奉命。年伊凡一世靠蒙古人取得弗拉基米尔大公的位置,并掌握了从俄罗斯各地向金帐汗国缴收贡赋的征集权,伊凡一世常常把贡赋的一部分据为己有以作为自己的活动资金。伊凡一世在莫斯科建造乌斯平斯基大教堂,把作为俄罗斯统一象征的弗拉基米尔主教府也迁至莫斯科,伊凡一世利用宗教的权威让莫斯科成为俄罗斯的政治、宗教中心。伊凡一世对贫困者大方慷慨,因此获得“卡利塔”的外号。年伊凡一世去世,其子谢苗一世继位。
二、谢苗一世
谢苗一世
(一)谢苗一世是伊凡一世的长子,年伊凡一世去世,谢苗一世继承莫斯科大公之位。谢苗一世通过支持金帐汗来抵御日益强大的立陶宛大公国的威胁,而且他始终对金帐汗国忠诚,因而能得到金帐汗国赐予的更多权力。年谢苗一世去世,临终前因自己无男性子嗣让兄弟伊凡二世继位。
三、伊凡二世
伊凡二世
(二)伊凡二世是伊凡一世之子、谢苗一世之弟,年一生无子谢苗一世去世,伊凡二世因此继位。梁赞公国试图反对莫斯科公国,伊凡二世通过支持与梁赞公国敌对的公国来削弱梁赞公国的力量,特别是立陶宛大公国就非常支持伊凡二世。年伊凡二世去世,临终前让自己的10岁儿子德米特里·伊凡诺维奇继位。
四、德米特里·伊凡诺维奇
德米特里·伊凡诺维奇
征服特维尔公国
(一)德米特里·伊凡诺维是伊凡二世之子,年伊凡二世去世,年仅10岁的德米特里·伊凡诺维继位。德米特里从懂事时起希望有朝一日成为弗拉基米尔大公,莫斯科的贵族们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也希望担任弗拉基米尔大公的是莫斯科人,于是纷纷主动帮助德米特里实现这一理想,因而不断地给金帐汗国送去礼物,终于在年德米特里得到金帐汗国受封弗拉基米尔大公的敕令。
(二)德米特里在位期间采取富国强兵的政策,加强中央集权,修建莫斯科石垒内城来防御外敌入侵。德米特里继续带领莫斯科大公国与邻近各公国作战,年德米特里征服经常莫斯科大公国作对的特维尔公国,至此罗斯诸公国没有一个能是莫斯科大公国的对手,于是莫斯科大公国当仁不让地成为诸公国的首脑。金帐汗国开始觉察到莫斯科大公国有功高盖主的意味,但此时金帐汗国因内讧不断而已今非昔比,使德米特里产生摆脱金帐汗国的统治念头。
沃扎河战役
(一)年德米特里率领罗斯诸公国对金帐汗国大打出手,金帐汗国权臣马麦派穆尔扎·别吉奇率领一支军队惩罚莫斯科大公国,两军在梁赞公国的沃扎河附近相遇。德米特里在山上一个占领很好的位置来设法阻止蒙古人过河,别吉奇从两侧包围俄罗斯人,但金帐汗国早已不复当年英勇而在俄罗斯人的反击中被打得落花流水、丢盔弃甲,许多蒙古人淹死在河里,就连别吉奇本人也被打死。
库里科沃战役
(一)金帐汗国权臣马麦对沃扎河战役的结果非常愤怒,发誓要亲率大军讨伐俄罗斯人。年马麦率领20万大军越过伏尔加河,其中包括切尔克斯人、奥塞梯人、亚美尼亚人、伏尔加河流域各民族和克里木热那亚人的雇佣军。同时马麦派出使节游说俄罗斯的敌人立陶宛大公国与金帐汗国结盟,两国商议决定共击莫斯科大公国,如果胜利就瓜分莫斯科大公国。
马麦
德米特里获悉马迈出兵后便号召罗斯各公国全力以赴保卫罗斯领土,并命令罗斯各公国在科洛姆纳集结,不久15万名士兵到达科洛姆纳。德米特里在科洛姆纳和谢尔普霍夫两地通往莫斯科的道路上进行设防,以防马麦抢先进攻,随后准备阻止敌人会合并向最强大蒙古人猛攻。马麦听到德米特里行动后急忙派出信使到科洛姆纳面见德米特里,提出议和条件称只要莫斯科大公国重新向金帐汗国缴纳贡赋以前双方的不快可以一笔勾销,否则蒙古大军将踏平莫斯科,德米特里坚决地拒绝马麦建议并将金帐汗国使节驱逐出去。
(二)年德米特里率俄罗斯军队出发奔向奥卡河,俄罗斯人到达罗帕斯纳河流入奥卡河的汇流点附近时停顿休息,过了一天德米特里派谢苗.梅里克指挥侦察队先行,当主力起身渡河时德米特里让韦利亚米诺夫保护渡河部队。一周后俄罗斯人进至涅普里亚德瓦河与顿河汇合处,马麦听到俄罗斯人出动后急忙扑向顿河,德米特里决定渡过顿河在库利科沃与蒙古人决战。德米特里渡过顿河的策略使抵达奥多耶夫城的立陶宛人无法进击,并造成有利于俄罗斯人而不利于蒙古人的作战条件,利科沃原野容量虽大但环绕原野的河道沿岸丛林密布,这就限制蒙古骑兵的迂回机动。库利科沃原野位于顿河左岸,是一片沼泽地,圆百里丛林密布、沟壑纵横,流入顿河的涅普里亚德瓦河、斯莫尔卡河、库尔察河、夏杜比亚克河就流经库利科沃。狭小和特殊的地形使用大批骑兵从两侧迂回包抄战术的蒙古军队难以施展拳脚,迫使他们必须使用所不习惯的正面进攻,从而为小股的俄罗斯军队实行伏击战术提供极大的便利。
(三)俄罗斯人准备趁着黑暗和大雾渡过顿河,渡河刚开始时俄罗斯人的前哨已经与蒙古骑兵发生正面冲突,马麦极力想阻止俄罗斯人渡河但为时已晚,这是因为蒙古人的大部分军队距顿河七、八里远,俄罗斯人利用蒙古人来不及大规模调动强行渡过顿河。已经渡过顿河的俄罗斯人在警戒团掩护下在库利科沃原野展开战斗队形,德米特里根据敌军战术和地形特点将军队布成纵深的战斗队形,其两翼在蒙古骑兵难以通行的地形上凭险据守,而主力之前配有警戒团和先遣团,警戒团的任务是与蒙古人首先接战,遣团的任务是抵御蒙古骑兵的首次突击并打乱其战斗队形。此外德米特里在大团中军后面配有骑兵预备队,还抽调精锐骑兵组建一个强大的伏击团隐蔽在左翼侧后的丛林中。俄罗斯人的这种布阵使蒙古骑兵不仅不能从两侧包抄迂回,而且不能前进和不能曲折绕行,此外后备队挡住顿河的渡口来切断蒙古人的最后退路。
(四)马麦军队分为轻骑兵先遣支队、热那亚雇佣步兵中军、左右两翼重骑兵,重骑兵成两列横队展开,各有自己的先遣支队和预备队。马麦企图以骑兵合围俄罗斯人,然后准备从正面和侧后实施突击将其歼灭。肩背蒙古弯刀和弓箭的蒙古骑兵穿着深色的衣服和戴有铁鳞片的革制头盔和甲胄,他们能在疾驰的马上准确的使用弓箭,在作战时可以迅速变换集中队列。马麦先让蒙古骑兵进攻俄罗斯的先锋团队,由于蒙古骑兵在人数和装备上有很大优势让先锋团队的士兵几乎全部战死,接着蒙古骑兵开始攻击德米特里亲自指挥的大团中军。狭小的场地里蒙古骑兵和俄罗斯士兵挤在一起,不少俄罗斯人被马踏死,大团损失惨重。大团中的亲兵武士队的战斗迫使蒙古人后退,将局势恢复过来,不过罗斯步兵在质量和数量上的劣势而只能一味的后撤。
(五)此时俄罗斯人的左翼团队的阵地被蒙古人攻破,左翼团队开始退却至涅普里亚德瓦河,下午3时蒙古人突破俄罗斯人的防线冲到大团后面,俄罗斯人的右翼团队因担心被蒙古骑兵包围而迟迟不动,使得大团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最后大团被迫后退,蒙古骑兵趁势长驱直入,在战斗的关键时刻伏击团对突入的蒙古骑兵的侧后实施突击,大团趁势转入反攻。本已伤亡惨重的蒙古人无法重新进攻,加之刚刚的败退致使蒙古人全线崩溃,最后俄罗斯人占领马麦大本营,马麦逃跑。俄罗斯人追击至50公里以外的克拉西瓦亚梅恰河时才停止,沿途歼灭蒙古人逃兵,此战俄罗斯人战死人、蒙古人战死人。
(六)战后德米特里被俄罗斯元老会议授予“顿斯科依”的称号,库利科沃战役对罗斯和东欧其他民族摆脱蒙古压迫的斗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这次会战表明罗斯各公国渴求独立的愿望日益增长,并提高莫斯科作为各公国联合中心的作用。库利科沃战役虽未结束蒙古统治但却使金帐汗国遭到毁灭性打击,从而加速了金帐汗国崩溃,马麦也因此失去自己的优势被脱脱迷失所杀。年脱脱迷失攻陷莫斯科,使得莫斯科大公国脱离蒙古人统治的意愿取消。年脱脱迷失和帖木儿之间爆发战争,俄罗斯人站在帖木儿一边,脱脱迷失战败后俄罗斯人趁机废除对蒙古人的朝贡。年德米特里去世,德米特里在弥留之际以上帝要灭亡金帐汗国为由叮嘱继承人瓦西里一世不要向金帐汗国上贡。
14世纪的亚洲
五、瓦西里一世
瓦西里一世
(一)瓦西里一世是德米特里·伊凡诺维奇之子,年德米特里去世,瓦西里一世继位。瓦西里一世用重金收买蒙古贵族和蒙古大汗,使他们同意把尼什哥罗德大公国并入莫斯科大公国。年至年间瓦西里一世夺取诺夫哥罗德公国的大片地区,并在诺夫哥罗德公国内驻军。瓦西里一世在拜占庭大主教支持下成为俄罗斯东正教的首领,年瓦西里一世去世,其子瓦西里二世继位。
六、瓦西里二世
(一)瓦西里二世是瓦西里一世之子,年瓦西里一世去世,瓦西里二世继位。统治前期以尤里及其子瓦西里和德米特里·舍米亚卡为首的封邑王公掀起封建内讧,年瓦西里二世在苏兹达尔被喀山汗国的军队俘虏,缴纳大笔赎金后才被释放。年瓦西里二世被德米特里舍米亚卡俘虏,被德米特里舍米亚卡刺瞎双目,因此有“失明者”之绰号,年底瓦西里二世在教会、服役人和部分领主的支持下把德米特里舍米亚卡赶出莫斯科。年瓦西里二世大破诺夫哥罗德共和国,迫使其签订《雅热尔比齐条约》,条约中沃洛格达和沃洛克拉姆斯克地区并入莫斯科大公国的版图。年俄罗斯主教会议决定罢黜主张与天主教会合并的俄罗斯都主教伊西多尔,选举梁赞主教约纳为都主教,君士坦丁堡牧首认为这个决议非法而把俄罗斯逐出教会,从此俄罗斯正教会开始自主。年瓦西里二世去世,其子伊凡三世继位。
七、伊凡三世
伊凡三世
迎娶拜占庭公主
(一)伊凡三世是瓦西里二世之子,年瓦西里二世去世,伊凡三世继位。伊凡三世七岁那年瓦西里二世在诸罗斯城邦的大公女儿中选中特维尔大公的女儿玛丽娅作为伊凡三世未来的妻子,这桩婚姻象征着莫斯科大公国和特维尔公国的和解。伊凡三世即位后发兵攻打喀山汗国那年玛丽娅突然暴病身亡,伊凡三世本打算在战事结束后在罗斯诸城邦中找一个妻子,但罗马天主教教廷出人意料地遣使来莫斯科提出和索菲娅公主联姻。年奥斯曼苏丹“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弟弟带着自己的女儿索菲娅逃往罗马天主教教廷避难。之后奥斯曼人攻占巴尔干半岛,直接威胁意大利各国的东部边界。罗马教皇西斯科特四世以拯救基督教文明的名义说服莫斯科大公国向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发动战争,以减缓欧洲所面对的威胁。此外拜占庭帝国灭亡后罗斯诸城邦就成为东正教的最后支柱,而罗马天主教教廷一直试图将已经分裂达千年之久的天主教和东正教合二为一,建立一个以罗马为中心的统一的基督教会。以把索菲娅公主嫁到莫斯科大公国就是巩固欧洲西部和欧洲东部之间的联系,也为两教合并打下基础。
奥斯曼帝国
(二)伊凡三世表示同意这桩婚事,但提出一个条件称伊凡三世和索菲娅公主所生子女不得继承莫斯科大公之位,罗马天主教教廷河索菲娅公主一口答应下来。在当时的欧洲人罗斯诸城邦经济落后、自然生存环境恶劣、居民属于半开化的野蛮人,与蒙古人相比文明程度高不了多少,很多人惊讶索菲娅公主远嫁莫斯科大公国的决定。伊凡三世迎娶拜占庭末代公主在法律上意味着伊凡三世成为拜占庭帝国的合法继承人,至于西斯科特四世希望莫斯科大公国发动对奥斯曼帝国的战争则这个想法过于天真。对莫斯科大公国来讲首要的战略目标是统一罗斯诸城邦,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抵御外敌入侵,而不是以拯救宗教的名义贸然发动对奥斯曼帝国的战争。此外莫斯科大公国在当时也不具备和奥斯曼帝国交战的能力,至少要首先征服南方草原上的克里木汗国和哥萨克人,在当时这显然是不现实的目标。
莫斯科大公国的双头鹰国徽
(三)索菲娅公主从拜占庭帝国带来大量的书籍,这些书都是在拜占庭帝国灭亡前夕从君士坦丁堡抢运出来的,一方面批书籍对俄罗斯的文化发展起到一定作用,另一方面莫斯科大公国对拜占庭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自从索菲娅来了以后莫斯科大公国的宫廷制度就按照拜占庭帝国的标准进行制定,从此莫斯科大公国的各种规章礼仪日渐完整。索菲娅对宫廷制度的改革招致很多人的不满,守旧的大臣们采取消极对抗的办法对很多革新举措拖延或者找各种借口不予执行,索菲娅逐渐认识到想要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必须得到莫斯科臣民的爱戴,第一件事就是必须为伊凡三世生个儿子。年索菲娅和伊凡三世生下一位公主,在接下来的两年里索菲娅和伊凡三世生下的两个孩子还是公主,终于在年索菲娅和伊凡三世的第一个儿子出世,就是大名鼎鼎的瓦西里三世。索菲娅对瓦西里三世给予很大的期望,希望瓦西里三世成为莫斯科大公,但伊凡三世从未想立瓦西里三世为王储,所以索菲娅决定待机而动。
与金帐汗国断交
(一)年金帐汗国遣使来到莫斯科大公国索要贡赋,此时莫斯科大公国和金帐汗国已经断绝关系很多年,只是在名义上和金帐汗国还有藩属关系。早在年成吉思汗的长孙拔都征服罗斯诸公国,年拔都背叛蒙古大汗贵由在建立东起额尔齐斯河、西至第聂伯河、奥卡河和伏尔加河流域的庞大的封建军事帝国——金帐汗国。拔都征服罗斯诸城邦后并没有将它们划入金帐汗国直属疆域,也没有派兵占领、指派行政官员来实行有效的统治,只是保持藩属关系。所有罗斯城邦的大公在即位前必须在金帐汗国得到汗的诰命,或者在即位时有金帐汗的特使在场,各个公国必须向金帐汗国缴什一税和贡赋,还要为金帐汗国服兵役和驿役,战时还要向金帐汗国提供车马和其他作战物资。为了维护统治金帐汗国利用手中的诰命权鼓动公国之间的不和,甚至挑起纷争,为了得到金帐汗国的诰命各公国中几乎每一个继承人即位时都要引发公国间的攻伐战争。
蒙古四大汗国
金帐汗国横跨欧亚、地域广阔、境内民族繁多,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差距巨大,且宗教信仰和历史传统各异,最终金帐汗国的分崩离析是不可避免的。月即别汗在位期间金帐汗国把莫斯科大公国指定为罗斯诸公国之首,即弗拉基米尔大公。还月即别汗通过莫斯科大公国向其他公国征收贡赋、镇压叛乱,莫斯科公国地获得比其他罗斯城邦更高的地位,也逐渐地发展成为罗斯诸城邦中最强大和富庶的公国。十四世纪中期金帐汗国陷入内乱,蒙古王公贵族们为争夺汗位大动干戈而造成政局动荡,十四世纪后期来自中亚地区的蒙古同僚帖木儿汗横扫欧亚大陆建立帖木儿汗帝国,帖木儿两次攻入金帐汗国腹地造成金帐汗国元气大伤,从此金帐汗国一蹶不振。
帖木儿
(二)年穆罕默德汗继承金帐汗国汗位,此时东欧平原上的喀山汗国和南方的克里木汗国从金帐汗国中分裂出去,金帐汗国的分裂浪潮一发不可收拾,相继出现阿斯特拉罕汗国、西伯利亚汗国、乌兹别克汗国和哈萨克汗国。虽然金帐汗国是强弩之末,但国力尚未消耗殆尽,仍是莫斯科大公国的劲敌。随着莫斯科公国的日益强大伊凡三世逐渐产生统一罗斯诸公国的想法,为了对抗金帐汗国伊凡三世与克里木汗国、诺盖汗国和西伯利亚汗国结成联盟,面对金帐汗国特使伊凡三世做出拒绝。金帐汗国特使当堂和伊凡三世争吵起来,伊凡三世把金帐汗国特使带来的索要贡赋的国书撕毁,并下令将金帐汗国特使处斩,伊凡三世的举动宣告莫斯科大公国和金帐汗国正式脱离关系,也就是说帐汗国对莫斯科大公国的统治结束了。
舍隆河战役
(一)伊凡三世把莫斯科大公国周围一些城邦公国相继并入版图,通过外交手段把罗斯托夫、雅罗斯拉夫尔、韦列亚等城邦收为己有,罗斯托夫城几乎是伊凡三世花钱买下来的,之后将目光投向诺夫哥罗德公国。15世纪后期的莫斯科人不仅需要提防金帐汗国的反攻倒算,也势必面对北方的诺夫哥罗德共和国,加上西面的立陶宛大公国和南方的热那亚殖民地共同构成异常复杂的局面。
在东欧无论是大公、总督、首领还是大汗都不过是居于顶层的政治结构,他们以来源复杂的军事集团作为中坚统御着底层的众多农民,因此每股势力哪怕只求自保也必须尽可能多地争取到底层基本盘支持,考虑到宗教文化因素代表东正教势力的莫斯科与诺夫哥罗德就最有发展潜力。
莫斯科大公国的旗帜
诺夫哥罗德共和国的标志
自年的库利科沃战役开始莫斯科大公国的扩张就已成为定局,依靠帖木儿摧毁金帐汗国都城长期担任俄罗斯藩属首领的邦国就有了进一步发展空间,控制梁赞这类周边城市,只是考虑到己方间的实力对比莫斯科人还是明智地选择先向北方扩张。
诺夫哥罗德共和国长期受到西方赶来的德意志与丹麦商人的影响,由于在蒙古浩劫中明哲保身他们的传统政治架构没有受到干扰,他们虽然因地理因素而显得土地更为贫瘠,但还是靠着毛皮贸易致富。同时逐步升级为共和制的各个城市在内部维持自治,相比日益集权的莫斯科邻居诺夫哥罗德共和国显得松散不少。
波耶尔亲卫队
莫斯科大公若需要领兵作战就不能不仰仗麾下的波耶尔军事贵族,依靠这个阶层组织起自己的权力架构和骑兵军队,其动员速度和战斗水准都胜于过去的罗斯乡绅。相比之下诺夫哥罗德在实际动员能力层面落入下风,他们当时的主要策略是委身服从莫斯科当局的遥控统治,期望以自身的经济价值谋得生存。但面对伊凡三世的步步紧逼终于发现自己实际上只是砧板上的待宰羔羊,考虑到金帐汗国不振和沿海德意志商人的不闻不问诺夫哥罗德只能向波兰-立陶宛求救,并将自己的效忠转嫁到对方头上,甚至准备为此放弃东正教信仰改为加入天主教世界。
诺夫哥罗德人
(二)得到消息的伊凡三世便以诺夫哥罗德违约背盟为借口进行军事行动,人的封建军队迅速调集起来,除了莫斯科本部的人马也有其他藩属城市提供的各类部队和蒙古雇佣军,其中各类骑兵又占据军队的大部分,只有少量步兵是准备进行攻城的工兵和火器技师。莫斯科军队的推进速度极快,几乎没有给诺夫哥罗德获得外援的机会。
波耶尔贵族的近战武器
年诺夫哥罗德的2万大军在舍隆河附近集结,他们以临时动员的民兵的为主,并由自己城市的商业贵族带到战场。除了少量的骑兵部队诺夫哥罗德军队中大部分是步兵,而且装备良莠不齐、训练水平差强人意。按照常理这样的武装结构更适合据守城市待援,然而莫斯科人通过贸易等手段获得欧式攻城炮,让许多城墙显得异常脆弱,这也迫使诺夫哥罗德人必须走出城墙到旷野中进行抱团决战。
波耶尔骑兵
莫斯科军队中的蒙古骑兵首先出战,并以游牧战术中的打了就跑的策略对付诺夫哥罗德人。诺夫哥罗德人的各支联军都由自己的城市贵族指挥,完全缺乏统一的指挥协调,在使用弓弩逼退蒙古人后就有小队贵族骑兵发起追击,其他各支分队也在稍后陆续加入。之后因为步骑兵前进速度而造成很大混乱,结果有超过半数人在匆忙中进入莫斯科人的伏击圈,大批波耶尔贵族骑兵从几个方向杀出。波耶尔贵族骑兵先用弓箭射杀失去阵型保护的诺夫哥罗德骑兵,再挺着长矛冲入同样脆弱的步兵阵线,此时诺夫哥罗德人完全陷入自己无法缓解的糟糕局面。至于那些完全没有知情权的步兵还在源源不断涌向前方,最后与败退回来的友军撞在一起,莫斯科人抓住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向着密集人群大开杀戒,最终莫斯科人用2小时结束混战。战后诺夫哥罗德人中有人死伤、人被俘,诺夫哥罗德共和国的军事能力在此战基本上被摧毁殆尽。
(三)数日后诺夫哥罗德人再次发动进攻,数量大跌的他们面对组织水平和军事理念完全胜于自己的莫斯科人又被轻而易举的击溃,至此诺夫哥罗德共和国的灭亡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诺夫哥罗德方面被迫和谈,伊凡三世提出莫斯科大公国是诺夫哥罗德共和国的宗主国,并将该城的司法审判和立法权收归己有,诺夫哥罗德共和国只好同意。此后诺夫哥罗德共和国中的贵族分化成亲立陶宛和亲莫斯科两派,前往莫斯科进行民事诉讼、经商的诺夫哥罗德人越来越多。
(四)年从诺夫哥罗德来了两个亲莫斯科的贵族,这两位贵族自称受城中贵族会议委派前来莫斯科觐见伊凡三世,他们反复称伊凡三世为陛下,这等于间接承认莫斯科对诺夫哥罗德的主权。伊凡三世对诺夫哥罗德的表态颇感意外,在兴奋之余派出特使前往诺夫哥罗德,询问诺夫哥罗德贵族是否如同这两位贵族所说承认莫斯科的主权。诺夫哥罗德的贵族会议上亲立陶宛一派的贵族声称从未派出特使前往莫斯科觐见伊凡三世,希望保留现有的半独立的法律地位,莫斯科特使悻悻而归,当晚亲立陶宛派贵族带领家丁捣毁亲莫斯科派贵族的住所,伊凡三世对此颇为震怒。年伊凡三世宣布莫斯科与诺夫哥罗德断绝一切关系,一周后伊凡三世带兵征讨诺夫哥罗德,2个月后伊凡三世的军队抵达诺夫哥罗德将对付都城包围起来。伊凡三世采取围而不攻、攻心为上的策略逼迫诺夫哥罗德贵族在粮草断绝的威胁下主动出城谈判,一周后诺夫哥罗德派出城中主教前往伊凡三世驻地谈判。伊凡三世没给诺夫哥罗德回旋余地,直接宣布诺夫哥罗德必须并入莫斯科版图,但城中贵族可以保留自己的领地,诺夫哥罗德贵族子弟不必为莫斯科军队服役,诺夫哥罗德人服兵役不必远离本城。等到第二年城中还没有回信,伊凡三世原有的条件上又加上一条,其内容为城中教会所有的土地和财产必须拿出一半来上缴给莫斯科,这个主意算计得可谓恰到好处,既不牵扯城中贵族利益又能让非常富有的诺夫哥罗德教会充实莫斯科的国库,于是双方达成妥协。
(五)诺夫哥罗德全城举行仪式向伊凡三世宣誓效忠,随后伊凡三世委派一位督军留在诺夫哥罗德代表莫斯科处理政务,同时把城中的贵族会议召开地址迁到雅罗斯拉夫尔以作为莫斯科拥有主权的象征,伊凡三世撤军时把城中议政大厅上的大钟拆下来运回莫斯科,就这样诺夫哥罗德并入莫斯科版图。莫斯科兼并诺夫哥罗德之后金帐汗国君主阿合马汗和立陶宛大公国结成联盟,双方商定金帐汗国和立陶宛大公国从东西两线夹击莫斯科,这次战役注定是莫斯科公国和金帐汗国之间的决定性战役。
脱离金帐汗国统治
(一)年阿合马汗以教训桀骜不驯的莫斯科人为由亲自领兵攻打前来莫斯科,伊凡三世在兄弟们的军队未与自己会合前不希望开始军事行动,同阿合马汗进行不断的谈判。伊凡三世的谨慎差点断送他的国家,幸亏罗斯托夫主教的鼓励让伊凡三世转入进攻策略,随后伊凡三世立即派兵在科洛姆纳迎敌。阿合马汗的军队抵达距离莫斯科公里的奥卡河南岸时看到河对岸的莫斯科军队严阵以待,阿合马汗决定避开锋芒改为迂回战术,随后绕过莫斯科军队的集结地从南方进入立陶宛大公国的领地,之后迅速推至乌格拉河南岸意图从南方向莫斯科发动攻击,同时阿合马汗派人疾驰至立陶宛大公国请求卡西米尔二世速发援军。阿合马汗抵达乌格拉河南岸后发现河对岸竟然又出现莫斯科的军队,阿合马汗因没有渡河船只而力跨河强攻,只好下令就地安营扎寨等待立陶宛援军的到来。当时已是深秋,阿合马汗希望进入冬季后乌格拉河上冻时与立陶宛合兵一处消灭对岸的莫斯科军队。
(二)年10月乌格拉河终于上冻,莫斯科前线的骑兵后退到30公里后卢扎河畔的小城克里缅涅茨与莫斯科主力汇合,但阿合马汗没有马上进兵,而是等待立陶宛的援军。而这时立陶宛的援军正忙于应付莫斯科的盟友克里木汗国的进攻,已经无力增援阿合马汗。阿合马汗在乌格拉河南岸等到11月时立陶宛援军还是没有到来,面对寒冷的天气踌躇再三的阿合马汗没能下达过河追击莫斯科军队的命令,望北兴叹一番后下令撤兵,就这样双方没来得及兵刃相见就结束这场乌格拉河对峙战役。乌格拉河对峙标志着金帐汗国对罗斯诸城邦的统治正式结束,阿合马汗在返回金帐汗国途中遭到西伯利亚汗国军队的阻击,阿合马汗战败被杀。金帐汗国不久因为内斗而分裂为几个小国,最终在年被克里木汗君主蒙哥吉雷汗灭掉。
吞并特维尔
(一)年伊凡三世获悉特维尔大公米哈伊尔同莫斯科的劲敌立陶宛大公卡西米尔四世私交甚深,伊凡三世以此为借口向特维尔公国宣战,莫斯科军队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占领特维尔。特维尔大公米哈伊尔希望立陶宛能够出动援军击退莫斯科人,卡西米尔四世仍旧不愿意和莫斯科发生冲突而拒绝,无奈之下米哈伊尔只好向伊凡三世请降。米哈伊尔还向伊凡三世保证中断和立陶宛的关系,但是在年伊凡三世的手下就抓获米哈伊尔派往立陶宛的信使,这一次伊凡三世决定彻底占领特维尔。同年9月莫斯科军队包围特维尔,两天后莫斯科人占领特维尔外城,之后城中的贵族们纷纷来到伊凡三世的军营中恳请伊凡三世原谅,并向伊凡宣誓效忠,当夜特维尔大公米哈伊尔逃往立陶宛。3天后特维尔人在主教带领下向伊凡三世投降并宣誓效忠,伊凡三世将自己的长子王储伊万册封为特维尔大公,此后特维尔逐渐并入莫斯科版图。
(二)伊凡三世相继在各个城邦指派代表莫斯科的地方官,各个公国的独立性因此丧失,逐渐形成以莫斯科为首的新型俄罗斯国家。这一时期喀山汗国势力日益衰退,伊凡三世大力扶植汗国中的亲莫斯科势力,终于在年把亲莫斯科的穆哈默德·阿明扶上汗位。接下来伊凡三世把莫斯科的势力渗透到乌拉尔山西部地区,相继征服彼尔姆、沃古尔、维亚特卡等地,短短十几年时间里莫斯科大公国一跃成为东欧平原上的一个大国。
得到欧洲的刮目相看
(一)年居住在神圣罗马帝国境内的西利西亚人尼古拉·波佩里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莫斯科大公国,回到欧洲后波佩里向欧洲人讲述他的所见所闻。在此前欧洲人普遍以为莫斯科大公国是和蒙古人类似的半开化民族,处于立陶宛大公国统治之下,波佩里的讲述无疑是给充满偏见的欧洲人上了一课,莫斯科大公国的强大富有给欧洲人留下深刻印象。年波佩里来到莫斯科大公国觐见伊凡三世,这一次他是以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三世的特使名义前来莫斯科,为了避人耳目波佩尔秘密觐见伊凡三世,并带来腓特烈三世的口信,其内容为如果伊凡三世向神圣罗马帝国请求册封为王腓特烈三世会满足这个请求。按照当时称霸西欧的神圣罗马帝国的逻辑向神圣罗马帝国请求册封为国王是名正言顺地获得一方领土统治权,也是获得欧洲认可其统治合法的一个途径。获得神圣罗马帝国册封从本质上讲是用欧洲对俄罗斯国际地位的法律承认换取形式上对神圣罗马帝国的附庸地位,当然伊凡三世不需要这种承认,更不会屈尊于他人。
神圣罗马帝国
尽管伊凡三世对欧洲君主们的傲慢和无知颇不以为然,但他还是做出谦虚但不失尊严的回答,他对波佩里说我们祖祖辈辈都是因为上帝恩典而成为大公,不是靠谁册封而继位的。伊凡三世觉得这还不够,特意委托波佩尔代为转达一封给腓特烈三世的一封国书,这里表明伊凡三世不是等待册封的国王,是和神圣罗马皇帝可以平起平坐的一位国君。
与立陶宛战争
(一)年伊凡三世念念不忘地在西部开疆拓土,首要目标就是把所有俄罗斯城邦纳入自己版图,哪怕这些城邦位于立陶宛大公国统治之下也要冒着和立陶宛开战的风险。为了避免和立陶宛的全面战争伊凡采取小步快跑的战略,加紧在西部边境上的蚕食活动。伊凡三世宣布只要这些斯拉夫人建立的小公国承认愿意削去公国藩号并入莫斯科大公国版图,那么莫斯科只保留在这些公国的国防和外交权力,同时允许原有的大公们保留自己的领地以及领地上所有财产。这样伊凡三世只是是通过掌握外交和国防权力、向各地派驻军队、任命督军的方式进行领土扩张,不再征讨周边的大小公国,这一时期别廖夫大公国等为首的西部城邦纷纷前来投降。
立陶宛大公国
(二)年波兰国王、立陶宛大公卡西米尔四世逝世,他的两个儿子瓜分原本统一的波兰-立陶宛王国,王国的分裂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立陶宛的军事实力,立陶宛实际上已经无力抵抗莫斯科军队了。伊凡三世立即联络南方的克里木汗国共同发兵进攻立陶宛,战争刚开始莫斯科人深入立陶宛领土攻克一个又一个城邦,每占领一个城市以后伊凡三世指派一个督军前往统治。伊凡三世在加强对立陶宛军事打击的同时还向克里木汗国、罗马天主教教廷和神圣罗马帝国治下的各国王国派出外交代表对莫斯科的军事行动做出解释,这些代表们称莫斯科人占领的城邦原本就是罗斯城邦,这些以斯拉夫人为主的城邦原来就在立陶宛和莫斯科之间摇摆不定,伊凡三世的军事行动是巩固俄罗斯国家边疆的合法举动。这时莫斯科人占领梅晓夫斯克、谢尔佩伊斯克、维亚济马、梅采茨克等城邦,立陶宛大公亚历山大向伊凡三世求和,亚历山大认为自己无力和莫斯科对抗,于是想通过联姻和莫斯科达成和解来保护自己的领土。
(三)亚历山大提出要娶伊凡三世的长女为妻,谈判持续到年伊凡三世勉强答应亚历山德的请求。当年2月伊凡三世和亚历山大签订和约,内容为立陶宛承认莫斯科对梅晓夫斯克等城邦的主权。自古以来政治婚姻并非可靠的外交手段,很快亚历山大和伊凡三世的长女反目成仇,伊凡三世的长女立即离开立陶宛回到莫斯科。于是立陶宛和莫斯科边境上的一些小城邦纷纷倒向莫斯科,导致双方斗争加剧,年立陶宛和莫斯科终于爆发全面战争。莫斯科大公国的盟友克里木汗国全力而出,极大程度上促成莫斯科在军事上的成功,乌克兰各个城邦的大公们慑于莫斯科和克里木汗国双重打击的威胁纷纷向莫斯科宣誓效忠,此时家里出现的重大变故迫使伊凡三世停止军事行动。
被迫让位
(一)年伊凡三世的长子伊万患病卧床,伊万是伊凡三世和特维尔大公的女儿玛丽娅的儿子,伊凡三世的第二任妻子索菲娅在法律上是伊万的后母。索菲娅向伊万推荐她身边最好的一位拜占庭医生,但是过了两个月王储伊万不治身亡,顿时传言四起,说索菲娅借治病为名谋杀伊万,以便让自己的儿子瓦西里三世能够成为王储。伊凡三世认为是索菲娅在幕后策划王储之死的阴谋,但是没有真凭实据而把治病的医生处死,为了安抚伊万的妻子叶莲娜和城中贵族们伊凡三世宣布将伊万的儿子季米特里立为王储。索菲亚希望自己的儿子瓦西里三世为继承人而秘密地酝酿一场宫廷阴谋,阴谋败露后索菲亚和瓦西里三世遭到贬逐。年伊凡三世为季米特里举行加冕仪式,年瓦西里三世反叛伊凡三世投奔立陶宛,伊凡三世不得不做出让步在年授给瓦西里三世大公称号,并监禁季米特里和他的母亲。
(二)瓦西里三世即位后继续伊凡三世的开拓疆土事业,在西线莫斯科军队节节胜利,占领立陶宛三分之一的领土。年在丢掉了19个城邦、70多处领地、22个城镇和13个乡镇的情况下立陶宛大公亚历山大向瓦西里三世求和,双方再次签订和约,其内容为切尔尼戈夫、普季弗利、戈梅利、布良斯克等城邦并入莫斯科大公国版图。年退位的伊凡三世去世,享年65岁。
八、瓦西里三世
瓦西里三世
逼父退位
(一)瓦西里三世是伊凡三世和拜占庭公主索菲娅·巴列奥略之子,亲伊凡三世本来是要把大公位置传给自己的长子、瓦西里三世的异母兄弟伊凡·伊万诺维奇,年伊凡先于伊凡三世去世,这使伊凡三世必须要在瓦西里三世和伊凡的儿子季米特里·伊万诺维奇中作出选择。由于瓦西里三世的母亲在莫斯科并不受欢迎,导致大多数贵族支持季米特里,瓦西里三世决定铤而走险发动政变。瓦西里三世企图离开莫斯科夺取沃洛格达,然后以那里为根据地摧毁季米特里的势力,不幸的是这个阴谋在年败露了,伊凡三世把瓦西里三世抓了起来,他的支持者都被处决或流放。年伊凡三世监禁季米特里,原因可能是他的幕僚卷入谋害瓦西里三世的阴谋,年瘫痪在床的伊凡三世决定将莫斯科大公位传给长子瓦西里三世。年伊凡三世去世,临终前伊凡三世希望瓦西里瓦西里三世不计前嫌要照顾好季米特里,瓦西里三世向父亲做下了保证。不过伊凡三世刚刚过世瓦西里三世就违背诺言把季米特里关进监狱,年季米特里死在狱中,瓦西里三世违背诺言的行为使得自己和母亲索菲娅在贵族眼中成为不折不扣的篡位者。
(二)瓦西里三世即位后没能摆脱索菲娅和拜占庭近臣的影响,使得城中的贵族对瓦西里三世更加不满,对这些贵族瓦西里三世并没有采取相对温和的宽抚政策,反而采取高压政策,对稍有不满的贵族大加打压。在处理内政和外交的问题上瓦西里三世不按照传统听取贵族的意见,而是和周围的几个近臣私下里做约定,即便召集贵族杜马议事也是走走过场。一方面在当年争夺王位时瓦西里三世对莫斯科贵族产生深深的不信任,另一方面瓦西里三世确实为人专横武断,最终贵族对瓦西里三世离心离德。
开疆拓土
(一)瓦西里三世即位伊始就开始亲伊凡三世的未竟事业,要目标就是把西部边境上的所有俄罗斯城邦纳入本土,和伊凡三世相比瓦西里三世不是有耐心地采取军事和外交手段并用的策略,而是注重军事扩张,这样就和盟国克里米亚汗国关系逐渐冷淡,伊凡三世在位时的外交成果没有得到有效巩固。年莫斯科军队彻底击败立陶宛军队,立陶宛被迫求和让出大片领土。年莫斯科与立陶宛宣布停战,西线稳定后瓦西里三世不满足喀山汗国的藩属地位,决定将喀山汗国纳入莫斯科版图。年瓦西里三世以喀山汗国君主穆哈默德·阿明违反此前签署的和约为由发兵喀山汗国,结果瓦西里三世出征不利,还导致喀山汗国与莫斯科大公国反目成仇。瓦西里三世刚刚撤兵喀山汗国暗中联络克里米亚汗国、立陶宛大公国共同反对莫斯科,这一年立陶宛大公亚历山大去世,继位的是他的弟弟西格蒙德一世。西格蒙德一世要求瓦西里三世归还此前占领的城邦和土地,这一要求的结果就是双方的再一次战争,战争刚开始立陶宛国内一位非常富有、非常有影响的贵族米哈伊尔·格林斯基就倒向瓦西里三世,格林斯基的军队占领大片立陶宛领土。情急之中西格蒙德一世向喀山汗国、克里米亚汗国和立窝尼亚求助,但是这些盟国却袖手旁观,独木难支的立陶宛再次战败,只能承认莫斯科对此前占领的城邦和土地的主权,莫斯科一方也放弃林斯基占领的立陶宛领土。
(二)年瓦西里三世将普斯科夫彻底并入莫斯科版图,在瓦西里三世继位之前伊凡三世就把普斯科夫作为领地封给瓦西里三世,在此期间瓦西里三世主要任务是把原有的普斯科夫领地重新划分,接着就是着手进行领地内的居民同化工作。年瓦西里三世亲征斯摩棱斯克,企图一举拿下这个西部边疆上的重镇,正当前方战局僵持不下时克里米亚汗国大举入侵莫斯科。伊凡三世统治末期莫斯科大公国和克里米亚汗国大体上保持良好的关系,但克里米亚汗国还是保留游牧民族的打草谷传统频繁侵袭立陶宛公国、乌克兰诸城邦和莫斯科公国南部的城市和乡镇,主要目的就是抢夺人口和财产。掠夺人口、贩卖奴隶不仅是克里木汗国的传统生活方式,更是一项主要财政来源,这些被俘人口随后被当作奴隶出售到中东甚至欧洲国家。蒙古人常派出大队轻骑兵深入敌境腹地数百里,然后兜个圈子往回返,沿途掠夺所经过的城镇乡村因为蒙古人行动迅猛、兵锋凌厉导致斯科南部边境上的防御如同虚设,根本来不及做出反应。
克里米亚汗国
瓦西里三世因忙于在西部边境上开疆拓土而对克里米亚汗国的入侵采取消极的防御措施,主要是以巩固边境城防,每年征派数万人的军队前往边疆地区服役,此外还向克里米亚汗国缴纳岁币以求自保。年克里米亚汗国成为奥斯曼帝国的藩属国,蒙哥吉雷汗实际上成为奥斯曼帝国在克里米亚半岛的代理人。年克里米亚汗国突然进攻莫斯科,原因是西格蒙德一世用1.5万金币买通蒙哥吉雷汗,蒙哥吉雷汗很快就攻占梁赞。蒙哥吉雷汗因无心恋战而在大肆掠夺后撤军,从此莫斯科大公国和克里米亚汗国正式成为敌对关系,然而蒙古人的入侵也没能使瓦西里三世从斯摩棱斯克前线撤兵。
(三)在蒙古大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时瓦西里三世仍旧抓住斯摩棱斯克不放,尽管瓦西里三世亲自冲上前线但坚固的斯摩棱斯克还是久攻不下,无奈之下瓦西里三世只好将斯摩棱斯克围困起来,直至城中弹尽粮绝为止。年坚持两年的斯摩棱斯克实在守不下去而举城出降,瓦西里三世也效仿其父伊凡三世的做法委派一位督军管理这座新城市,随后返回莫斯科。瓦西里三世刚刚撤军时城中的教会和部分贵族就暗中私通立陶宛请求趁瓦西里三世撤军之际反攻斯摩棱斯克,斯摩棱斯克督军舒伊斯基截获立陶宛方面传回来的书信后发觉城中贵族策划的阴谋,因形势危急舒伊斯基舒伊斯基未及通报瓦西里三世,只能自作主张将所有阴谋参与者抓起来处死,同时组织城防准备应对立陶宛军队的进攻。立陶宛军队开始反攻后发现舒伊斯基严阵以待,原有的突袭计划未能实现,瓦西里三世闻讯城中变故也派军队回援,挫败立陶宛人的反攻。
奥尔沙会战
(一)十五世纪开始屈居于金帐汗国之下的莫斯科大公国日益壮大起来,自从莫斯科人在年的库利科沃战役中年宗主国金帐汗国后莫斯科人便一直小心谨慎的地扩张自己的领土和势力,最终他们在传统罗斯地区的东北部称王称霸,梁赞、诺夫哥罗德这样的传统罗斯强邦被莫斯科踩在脚下。不满于足继续在苦寒林地生活的莫斯科人将发展的目光投向西南方向的富庶地区,立陶宛人控制的代白俄罗斯地区和波兰人与克里米亚蒙古人控制的乌克兰地区都是莫斯科人垂涎三尺的目标,其中白俄罗斯地区的宗主立陶宛大公国最为靠近,是挡在莫斯科人向西扩张的重要绊脚石。十五世纪后期开始莫斯科和立陶宛战乱不断、争斗不休,直到十六世纪初期莫斯科人前进的步伐都被俄罗斯西部地区的主要城市斯摩棱斯克阻挡。
此时的莫斯科受到西方军事技术的影响在很多方面有别于过去那支落后低效的军队,尤其是从波罗的海方向传来的新式火器让莫斯科的精锐步兵力量有了强大的攻城能力,无论是大口径的攻城炮还是小口径的单兵用火枪都让立陶宛人的堡垒日渐不支,而这些武器对莫斯科守军来说也大大增强们的防御实力。
16世纪初的莫斯科军队
年莫斯科大公国大面积攻灭罗斯诸公国,欲占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全境。斯摩棱斯克是当时立陶宛最东端的前哨,也是最重要的守卫要地,它屡次击退莫斯科人的入侵。但在年莫斯科人依靠门火炮将其占领,次日瓦西里三世让将军伊万率4万大军继续深入白俄罗斯地区,在此期间伊万占领克里切夫、姆斯季斯拉夫尔和杜布洛娃。
盛极一时的波兰立陶宛联邦
(二)伊万的军队中包括大量来自俄罗斯各个城市的部队,些城市民兵与封建领地内的征召部队一起组成莫斯科步兵主力,但是他们中的大部分战斗力不足,无法成为战争中的决定性因素。莫斯科军队中的的贵族骑兵和莫斯科大公本人的私人卫队则是决定性力量,这些俄罗斯东部地区的贵族骑兵们佩戴伊斯兰风格的鳞片甲、锁子甲、尖顶头盔、圆盾、护腿来保护自己,一些精锐力量的战马身上也装备马甲。由于莫斯科骑兵长期与蒙古人或突厥人交战使得他们的作战样式也接近东方骑兵风格,莫斯科骑兵部队中的波耶贵族骑兵在装备长矛和砍刀之外也装备弓箭,同时莫斯科人还经常招募边境上的蒙古弓骑兵为自己作战,使得莫斯科骑兵部队看上去更像一支突厥骑兵部队。
赶来阻挡莫斯科军队的立陶宛军队以1.6万名骑兵为核心,作为联邦成员的波兰王国也派来1.4万骑兵,由于他们获得神圣罗马帝国的支持从帝国下属的波西米亚和西里西亚地区招募雇佣步兵,再加上波兰人自己的0步兵总计3.5万人。
波兰立陶宛联邦旗帜
此时的立陶宛骑兵在波兰人的帮助得到加强,其中立陶宛贵族重骑兵力量装备板甲一类的欧洲新式铠甲,同时立陶宛人也大量保留轻装骑兵用于侦查、骚扰和支援重骑兵作战。波兰同僚一样以装备板甲的重装骑士为主心骨,并仿照匈牙利风格的骠骑兵发展出自己的骠骑兵部队,这些骑兵的护甲轻便、马匹不用马甲,刀剑、长矛和盾牌都是典型的匈牙利风格,他们非常适合在平原地带追杀传统草原式的弓骑兵。
16世纪初的波兰军队
在冷兵器时代对于波兰-立陶宛这样的骑兵大国而言步兵一直不被看重,随着炮兵与火器的崛起也让步兵成为战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来自波西米亚和西里西亚的步兵就是使用火器进行防御作战的高手,波兰本国步兵也大量装备新式的火绳枪。
(三)立陶宛-波兰联军以城镇鲍里索夫为指挥中心留下人守备,3万名骑兵主力则与莫斯科人对峙,除了在别列津纳和德鲁特河畔有了一些零星战斗莫斯科人始终避免大规模作战。莫斯科人率先控制奥尔沙和杜布罗夫诺对克拉皮夫纳河桥梁,他们在那里建立主营和工事。伊万相信立立陶宛-波兰联军不得不穿越两桥之间的第聂伯河,于是分兵把守这些口岸,然而立陶宛-波兰联军用两个浮桥向北过河通过伊万的沿河防线。莫斯科人一下子处于两难地步,他们不清楚北面的渡河行动究竟是主力来袭还是故意分散他们注意力的诡计,而且莫斯科军队中的低素质步兵大都依托工事部署导致大规模改变方向非常困难,等到联军过河后追悔莫及的伊万才出动全部骑兵赶去迎战,而联军已经利用间隙时间完成各部队之间的部署。
(四)不久双方在奥尔沙河进行决战,联军方面1.6万名立陶宛骑兵作为中军,其两翼由波西米亚和西里西亚的步兵掩护;波兰的大量骠骑兵分布在战线两翼,靠河的一侧由波兰步兵掩护,另一侧则由来自克里米亚的蒙古弓骑兵掩护,全军最后是波兰的重装骑士组成的预备队。莫斯科方面中军为贵族骑兵,两翼为波耶骑兵,后方为步骑兵预备队,都配有火枪或大炮。伊万让波耶骑兵从两翼包抄联军,但这些骑兵很快遭到联军两翼的波兰骠骑兵阻击,他们虽然击退莫斯科骑兵的骚扰式攻击但并没有盲目追击,而是死死守住阵地。
不死心的伊万继续发动两翼包抄,莫斯科骑兵遭到波兰步兵的火枪与火炮的反击,接着再次被波兰骠骑兵击败。在莫斯科人忙于两翼包抄时其的阵线已经自动分裂成好几个部分,相互难以支援,于是立陶宛轻骑兵从中路发起突击并在姗姗来迟的莫斯科步兵组织好防御阵地前成功杀入并分割莫斯科军队。如果轻骑兵力量不能成功击溃那些相互据守的敌军会在对手的防御火力下遭到重大伤亡,于是立陶宛轻骑兵在立陶宛大公奥斯特罗格斯指挥下开始后撤,结果这次撤退引发莫斯科人的注意,他们出动最精锐骑兵追着撤退的轻骑兵一起杀入联军中心部分。
以为自己即将反击得手的莫斯科骑兵突然发觉自己冲入陷阱,已经部署好防御阵地的波希米亚人和西里西亚人使用火器向莫斯科人射击,在火炮与火枪射击下莫斯科骑兵遭到重大伤亡,看准时机的立陶宛重骑兵从中路发起致命冲锋,迂回返身的立陶宛轻骑兵重新调头杀回,两翼的波兰骠骑兵也顺势反击。莫斯科大军被逐个击破,并抓获来不及逃跑的伊万,此战莫斯科人中有3万人死亡、0人被俘,联军缴获门火炮。莫斯科人为自己错误的部署而付出沉重代价,但仍然成功守住之前夺得的斯摩棱斯克。
陆续吞并
(一)年神圣罗马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派出特使前往两国进行外交斡旋,莫斯科和立陶宛都坚持对斯摩棱斯克的主权导致外交僵持到年,最终双方达成和解签订期五年的停战协定,虽然条约中立陶宛始终没有承认莫斯科对斯摩棱斯克的主权,但是莫斯科仍然对该城进行有效占领。瓦西里三世不再向这些新占领的城市派遣督军,而是采取前所未有的手段——移民,他将普斯科夫、斯摩棱斯克等地居民大批迁往莫斯科居住,大批的莫斯科的居民则被瓦西里三世迁往这些新占领的城市。除此以外瓦西里三世把原有的行政区重新划分,直接把这些地区划入莫斯科的行政管辖。对于梁赞等一些小城邦瓦西里三世下令让他们来莫斯科,对态度比较好的就在别处赏一块领地,对反应比较激烈的进行毫不留情地剥夺。伊凡三世在外拥有领地的表兄弟相继早逝,瓦西里三世就名正言顺地亲领这些城邦,其他兄弟的城邦也要收回不过采取的手段相对温和,比如用别处的领地作为交换。通过这些手段沃罗茨科耶、卡卢加、乌戈利茨、梁赞、谢维尔斯科耶、诺夫哥罗德等城邦相继并入莫斯科版图。
与蒙古人战争
(一)年克里米亚君主蒙哥吉雷汗病逝,其子穆哈麦德·吉雷被奥斯曼帝国任命为新的君主,穆哈麦德·吉雷即位后频繁向邻国用兵。年克里米亚汗国北侵莫斯科,很快又占领莫斯科南方的门户梁赞,然而瓦西里三世却接连战败。克里米亚蒙古人在莫斯科城下久攻不克,不久后防出现漏洞,梁赞督军希姆斯基抓住机会率领精兵在梁赞卫城附近的敌方防线后方予以重击,穆哈麦德·吉雷见获胜无望后掳获大量人口撤兵。
(二)年至年间莫斯科大公国与喀山汗国反复攻伐,最终莫斯科人占了上风,喀山汗国再度俯首称臣。瓦西里三世任命一位新的喀山汗,并要求这位喀山汗的几个儿子到莫斯科军中服役,同时还在莫斯科领地内为喀山汗国的几位王子封地进爵。这实际上是以几位喀山王子为人质要挟喀山汗国,使之完全听命于莫斯科。瓦西里三世频频向普鲁士、丹麦、瑞典和罗马教廷遣使,游说建立反对立陶宛和立窝尼亚的军事同盟,此外还试图和奥斯曼帝国建立同盟关系以反对立陶宛,但奥斯曼帝国没有采纳莫斯科的提议。
政治斗争
(一)为了实现中央集权计划瓦西里三世进行大规模政治斗争,瓦西里三世最初主要依靠俄国教会中的禁欲派支持,从年起欲派思想家瓦西安·帕特里克耶夫是大公宫廷中最有影响的人物,年随着与贵族斗争的激化瓦西里三世转而扶持教会中支持他反对大封建主的约瑟夫派。年瓦西里三世开始策划除掉统治着诺夫哥罗德-谢韦尔斯基的封邑王公瓦西里·伊万诺维奇·舍米亚契奇,全俄都主教瓦尔拉姆因拒绝参与这个计划而被瓦西里三世放逐,大贵族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叔伊斯基和伊凡·米哈伊洛维奇·沃罗滕斯基也因此失宠。年瓦西里三世逮捕舍米亚契奇,结束诺夫哥罗德-谢韦尔斯基公国的存在。年外交官别克列米舍夫因批评瓦西里三世的政策而被处死,年马克西姆和瓦西安·帕特里克耶夫因公开反对瓦西里三世离婚而受到贬斥。在瓦西里三世时代贵族与王室诸王公的势力受到极大抑制,世袭大贵族的特权受到限制,而瓦西里三世刻意从中小贵族中提拔有能力的人来担当重要职务,这些人显然只能依附并忠实于大公。在经济方面地主土地所有制获得稳定发展。
(二)东征喀山汗国之后数年莫斯科没有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这使得瓦西里三世能专心处理内政,瓦西里三世在内政方面的主要任务就是削弱贵族们的势力,从而进一步巩固君主制的中央集权。瓦西里三世对周围的王公大臣一向疑心很重,所以不遗余力抓住一切机会打击贵族势力,他先是命令所有其他城邦的大公必须在莫斯科定居,还逼迫这些贵族立下保证书以保证他们不会私自离城。瓦西里三世怀疑贵族中有很多人反对他,因而加强对贵族的监视,在一系列举动之后瓦西里三世独揽大权,原有的贵族杜马更是形同虚设。与此同时瓦西里三世也对贵族做了一些让步,指派的反对派贵族到军中服役,并将他们任命为将领,一方面是惮于传统的保守势力的强大,另一方面也想通过这样的手段对反对派贵族进行安抚。
(三)年瓦西里三世因妻子萨布罗娃不能生育而与之离婚,这一年瓦西里三世因莫斯科大公国不能没有继承人而娶了格林斯基大公的女儿叶莲娜为妻,年叶莲娜为瓦西里三世生出一个儿子,瓦西里三世为了纪念父亲起名为伊凡四世,随后立为王储。这一举动遭到教会和很多贵族反对,按照基督教的教义大公不可再婚,再婚后所生子女也不能得到正式承认,自然更不能立为王储,但是在瓦西里三世的独裁统制下反对派的声音很快就被压制下去。年瓦西里三世病逝,年仅3岁的伊凡四世继位,年幼的伊凡四世在亲政之前由母亲叶莲娜摄政。
#世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