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是与生俱来的,还是一种社会建构?
情感史研究集大成之作——《人类的情感:认知与历史》首度引进!从拿破仑的情书到梦工厂的《怪物史莱克》,一次跨学科的情感研究之旅!
情感是什么?谁可以有情感?情感是与生俱来的,还是一种社会建构?情感到底有没有历史,它们是否是人类学的常量?
快乐、愤怒、厌恶、恐惧、悲哀和惊讶,跨越了文化隔阂,是所有人都有的情感。从古希腊到中世纪,从启蒙运动到大众传媒时代,从拿破仑写给约瑟芬的情书到奥巴马写给女儿们的信,从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到斯皮尔伯格的《人工智能》、梦工厂的《怪物史莱克》,情感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着催化作用,不同文化在不同时期对情感的处理方式亦存在差异,但关于情感这个古老而又新鲜的研究领域其实已有近一百年的历史……
《人类的情感:认知与历史》
[德]扬·普兰佩尔著
马百亮夏凡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文景
近日,情感史研究专家扬?普兰佩尔的专著《人类的情感:认知与历史》由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扬?普兰佩尔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历史教授。情感史是当前争论最为激烈的领域之一,本书是一本介绍此领域的集大成之作,不仅总结了现有的研究成果,也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目前对情感史的研究有两大派别,其中一派是普遍主义派,认为情感是一种内在、跨越历史文化的东西,只是在不同历史时期、文化背景下,表露的方式不同。另一派是社会建构主义派,认为每一种情感都是由时代文化而定,而且会反过来对个体的自我感受发生影响,因此有自己的历史。围绕着这两个观点形成两大阵营,争论十分激烈,持续至今。
社会建构主义:人类学
奥贝耶谢克对斯里兰卡友人患抑郁症及其佛教文化框架的思考,玛格丽特·特拉维克对南印度泰米尔人爱的概念的研究,乌尼·维坎对巴厘岛人的笑的研究……人类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对其他民族的探索首次揭示了情感的表达和概念,而这些表达和概念又反过来让历史学家做出这样的假设:情感是社会所建构的,而且是以不同的方式建构的。
但早期的人类学经典著作,如涂尔干的《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列维-斯特劳斯的《图腾制度》、马林诺夫斯基的日记、玛格丽特·米德的《萨摩亚人的成年》等,对情感的